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天平 > 文章详情

《人民法院报》整版 | 上海:“先锋”口碑炼成记

转自:浦江天平 2025-10-21 12:11:50

上海:“先锋”口碑炼成记

自2024年起,上海高院组织开展先进典型风采展示活动,对30位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近年来,上海法院全力打造新时代司法人才“新矩阵”,涌现出了一批政治品格忠诚、业务素能精湛、司法作风过硬、职业道德优良的先进典型。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自2024年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先进典型风采展示活动,对30位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深耕基层解纷30余年的乔蓓华,既威严又温暖的周欣,用“洋泾浜”上海话为老年当事人“翻译”法言法语的白云,探索金融审判全国首例的朱颖琦……当这些法院先锋的故事被搬进《你好,上海法院先锋》系列访谈的直播间,上海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好声音”,插上融媒翅膀,在全社会引发好评和共鸣。

千锤百炼在基层

访谈节目的第一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信访办公室)副庭长王国侠分享了一张自己佩戴着“全国模范法官”绶带的照片。这位从东北走出来的女法官,总说自己“还是那个黑土地上的姑娘”。20年的司法生涯中,她始终保持着对老百姓的共情——在人民法庭工作时,村里的稻田、炊烟、鸡鸣犬吠,都让她感到亲切。这种源于土地的质朴情感,化作她处理案件时的“初心如磐”。

在审理一起幼童坠楼案时,王国侠没有止步于法庭上的证据交锋。她赴现场勘察,发现事发露台的消防楼梯栏杆间距达33厘米。“站在那楼梯上,我都怕,何况是孩子。”正是这种将心比心的体察,让她坚持走访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明确“横栏间距不能超过11厘米的安全标准”,最终促使公寓方赔偿30万元。

“法官也是普通老百姓,我是他们,他们也是我。”王国侠在节目中动情地说,“20年来,初心不敢忘,尽自己所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儿。”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才能让老百姓在“烟火人间”里收获更多安心和满意。记者翻阅先锋事迹册发现,此次集中宣传展示的30名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共覆盖全市19家法院,其中50%集中在基层法院,其他的基本都具备基层工作经历。可以说,扎根基层是先锋们共同的成长“密码”。

上海法院先锋标兵白云(左二)回访一起监护案件的被监护人。

为了听懂上海老年当事人的诉求,静安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白云刚刚入职法院时,硬是对着沪语视频练出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融媒访谈中,白云分享了一起赡养费纠纷,父亲起诉儿子要求支付赡养费,最后案件调解了,儿子答应定期去看望父亲。在制作调解笔录的时候,这位老年当事人忍不住对白云说:“我晓得,侬不是上海人吧……”原以为他是要抱怨白云沪语不标准,没想到老人却说:“感谢你为了解决上海老人的纠纷,学会了上海话。”

“针对老年当事人的特点,将法言法语‘翻译’成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设身处地地为老年人着想,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司法的温暖。”白云表示。

上海法院先锋标兵王蓓蕾(左一)与居委会干部共同化解旧改征收矛盾纠纷。

旧城改造征收工作是一道世界难题。为协助化解黄浦区旧改征收矛盾纠纷,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王蓓蕾把法庭搬到社区,与居委会、街道等部门通力合作,依托“联情”“联调”“联法”“联心”四联工作法,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

有一次,王蓓蕾接到居委会求助,一起旧改征收矛盾纠纷当事人朱伯伯,房屋地处热闹的南京路。地块征收启动后,他不愿意搬走,担心户口不在房屋内,如果分割征收利益,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王蓓蕾来到朱伯伯家,从法律的角度剖析合法利益如何保护,从现实和亲情的角度引导朱伯伯与家人做好征收补偿分割事宜。经过反复做工作,朱伯伯放下心里的包袱,愿意坐下来商谈,并最终承诺了搬迁。

“平时只能在法庭里、电视上看到法官,没想到法官居然会跑到我家来。”调解即将结束时,他这样对王蓓蕾说。

扎根基层,默默奉献,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奉贤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林庆强在民事审判中用司法裁判传递“真善美”,宝山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王力定期深入企业问需纾困,闵行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王宏伟在执行一线奏响公正与温情“和弦”……

“脚上沾泥、心中有光”,正是这种深入群众的扎根精神,促使先锋们成长为令人敬仰的标杆。正是这种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证明了司法工作不仅是简单的依法办案,更是系统的民心工程。

要表态,更要表率

202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来沪调研时提出,上海法院要在政治建设、审判执行、审判管理、队伍建设上作全国法院表率。

传承好、发扬好邹碧华精神,坚持走在前、作表率,正是此次先进风采展示活动的核心要义和关键所在。

在政治建设上作表率,就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有作为。位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审判前沿阵地,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庭长朱颖琦用专业裁判为经营主体划定行为边界。在审理一起涉科创板公司证券侵权案时,她调阅了大量董事会会议记录和审计师底稿,最终依据国际通行的预测性信息“安全港规则”,认定公司不构成侵权。

判决后,一名外地投资者主动撤诉,并打来电话:“我虽然亏损了一些钱,但是看了你的判决,了解了预测性信息和正式信息的区别。我们相信上海法官的专业认定。”这家科技公司管理层也特地发来感谢信:“法官胆大心细,还诚信经营的企业清白,使得新兴的科技企业可以专心研发、摆脱讼累,这体现了全国首家金融法院的责任和担当。”

在审判执行上作表率,就要把“如我在诉”意识贯穿到司法工作全过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周欣曾办理过一起抢劫案件。被告人到案后供述,“我抢劫了被害人的一部照相机,把它扔在了常去的网吧水箱里”。事后,公安机关也在水箱里找到了一部照相机。即便如此,周欣也不死心。

为补齐证据链,周欣走访被害人父母,由于女儿长期在外打工,他们也说不清楚。周欣询问承办案件的公安、检察机关人员,但是照相机在水箱里泡得太久,已经损坏,他们无法给出明确答复。周欣又将照相机的存储卡取出来,送到电子证据鉴定部门,最终通过存储卡中提取的照片,证实了照相机确实为被害人所有。

“刑事审判工作,关系着当事人的重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刑事法官一定要做到‘做无可做’的地步,查清楚每一个证据,不留下任何的遗憾。”周欣说。

在审判管理上作表率,意味着面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新问题要敢担当。在《你好,上海法院先锋》节目的录制现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管理处处长陆诚带来一张令人震撼的照片——蓝色的背景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30余张上海数字法院应用场景的证书。而这只是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冰山一角”。迄今为止,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技术﹢法律”复合人才,已推动建成1000余个应用场景。

比如“‘假离婚、实逃债’甄别预警”应用场景,通过总结三个特征形成业务规则,系统已推送预警1000余次,将监督从“事后”推向“事前”。又如“要件指引”模块,将《上海法院类案办案要件指南》系列丛书转化为智能导航,系统能自动预审查案件证据,向法官提示需关注的审查点。一位法官在使用后留言:“对新手法官来说,一目了然,非常有用。”

在队伍建设上作表率,则要有从“一个人”转变为“一群人”的行动自觉。参加法院工作30余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信访办公室)庭长乔蓓华深切地感受到,法院的很多工作都非常有意义,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2019年,乔蓓华参与成立法官工作室,带领更多年轻干警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教育、矛盾纠纷化解等。后来,她又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张玉霞、扎根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十余年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徐丽华合作,进一步扩大基层协同治理的“朋友圈”。“一个乔蓓华或许只能影响一部分人,但十几个、几十个‘乔蓓华’涌现时,就会有更多群众受益。”乔蓓华这样解释成立法官工作室的初衷。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20条教诲。“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先锋风采展示活动,在全市各法院、各条线、各部门都营造出人人有榜样、处处有示范的良好氛围,为法院干警奋斗为本、追求卓越进一步锚定坐标,写下注脚。”上海高院综合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法院先锋标兵顾薛磊(中)在上海市泸定中学讲授法治课。

把影响力和认可度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上海法院推出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1﹢6﹢X”工作体系,全面构建以“专家型”领军人才、“实务型”业务人才为主的“一体两翼”人才工作格局,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一流的人才资源保障。

从专家、骨干到标兵、能手,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也随之诞生。此次举行的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风采展示活动与之相比,有何不同?据介绍,此次活动是在历年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最高规格、最大范围的风采展示,是在优秀中挑优秀、在尖子中选尖子的成果呈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风采展示活动对于“影响力”和“认可度”有着特别高的要求。比如,在影响力方面,30位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均荣誉在身,其中有2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4人获评全国模范法官、7人获评全国优秀法官、15人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9人获评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在认可度方面,30位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在法院系统内部、合作院校及社会各界均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赞誉。

一个法官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一位先锋是否有引领力,自己说了也不算,周围人的认可和信服很重要。

自2025年4月27日起,《你好,上海法院先锋》十期融媒体访谈登录上海新闻广播《法眼看天下》、话匣子视频号、阿基米德APP等平台,每周固定时间段播出。该节目以深入的交流、情感的共鸣,很快在全网掀起传播热潮,引发近千万人次浏览。

上海法院先锋标兵张卓郁(右二)与意大利籍调解员探讨涉外纠纷解决机制。

其间,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庭长周军做客直播间。他优化立案模式,让诉讼服务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探索引起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好评。“在立案窗口经常看到这位法官的身影,是位让人信服的好法官”“这位法官我记得还在窗口协调过立案的事情”……律师和网友们纷纷跟帖留言。

松江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执行一科科长虞增鑫曾经审理过一起公司破产重整案件,最终以“债转股”方式使两大债权人取得企业85%的股权,实现了破产企业、债权人、股东的三方共赢。网友在了解虞增鑫的事迹后连连称赞,“他心里装着当事人,把便民高效落实到了行动中。也希望以后能遇到更多这样的法律工作者”。

于细微处着眼,于平凡处生情。30位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的故事,共同构成上海法院的先进典型群像图景。从服务大局到守护民生,从巡回审判到数字法院建设,他们用行动证明司法不仅有法律的刚性,更有人性的温度;不仅能定分止争,更能引领风尚。

上海法院先锋标兵黄菲菲(右二)与检察院、行政机关等部门工作人员,评审一起环资案件土壤复垦修复情况。

面向未来,上海法院的先锋们也早已规划好路径——继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希望“树立更多中国标准、上海规则”,致力于“培养更多‘技术﹢’复合人才”……这些目标共同指向一个愿景:“让每一次法槌起落都成为时代进步的刻度。”

新时代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以先锋们为代表,一支上海法院先进典型矩阵已经逐渐形成;在他们的引领下,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司法队伍正在成长,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上海力量”。

了解更多:

走在前,作表率!“公正司法 星耀浦江”新时代上海法院先锋发布活动举行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来源丨人民法院报、上海三级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综合处

记者:郭燕

通讯员:胡蝶飞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