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秋日里的文明嬗变——沉浸式感受“大墙秋韵”

转自:上海监狱 2025-10-21 17:48:10

当江南的秋风掠过青浦监狱的高墙,一场名为"最江南·大墙秋韵"的文化盛宴正悄然展开。这场由青浦监狱与青浦区文联联袂打造的开放日活动,让外界得以见证新时代文明矫治工作的璀璨图景。

   打开声音,扫描二维码,

一秒带您直达现场!

近日,青浦监狱举办“最江南·大墙秋韵”主题开放日活动。活动围绕“展示、沟通、共建、育人”四大目标,集中展现了监狱在教育改造、文化矫治、社会协同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效,彰显了新时代监狱工作文明、规范、人本理念。

墨香沁心

艺术疗愈的救赎密码

书法矫正项目在青浦监狱有着近30年的历史,服刑人员在黑白世界里静心改造,将墨香化作心声,他们的作品也是本次开放日对外展示的重头戏。

本次开放日邀请了书法家周思言为监狱题词,他的"自胜为强"四字如苍龙盘柱,墨香中透出着对监狱改造事业的期许。这方丈之地,俨然成为传统文化助力新生的道场。

而由服刑人员自编自演的音舞诗画《心梦》,则将高墙内的灵魂震颤具象为视觉诗篇——当颤抖的手掌托起写满"新生"的纸飞机,当哽咽的声线吟诵"妈妈,我等你来看我"时,艺术不再是简单的技艺展示,而成为打开心门的钥匙。这种"以文化人"的实践,恰似在荒芜的心田播撒希望的种子,让迷途者在艺术的滋养中重获新生。

方寸之间

法治文明的微观叙事

艺术长廊里,苏绣的银针穿梭千年时光,陶艺的转盘旋转着生命轨迹,水墨的晕染诉说着忏悔与觉醒。这些作品不仅是技艺的见证,更是灵魂蜕变的物化表达。

当来宾们步入生活区,整洁的监舍内务折射出秩序之美,而现代化技能培训设备则如同通向未来的桥梁,共同勾勒出法治文明与人文关怀交织的现代监狱图景。

亲情纽带

社会共治的温暖实践

教学楼内,相拥而泣的亲情场景如春日解冻的溪流,冲刷着心墙的坚冰。

这种情感修复工程与"产学业一体化"项目形成奇妙共振——在玉雕工坊,学员们以刻刀为笔,在玉石上镌刻新生;在美术工坊,顾绣银针牵引丝线,编织着回归社会的经纬。

刑释人员徐某的故事最具说服力:九年前,他还是狱中玉雕班的新手,如今已创办非遗工作室,让千年技艺在指尖延续。这种"技能重塑+心灵救赎"的双轨模式,正是社会资源与监狱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

文明镜像

法治监狱的微观样本

当传统文化在高墙内焕发新生,当艺术创作成为心灵救赎的桥梁,当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改造进程,青浦监狱的开放日活动已然超越了单纯的成果展示。

这里上演的,是一场监狱与社会各方共同守护、共同探索的回归之路,技能证书与艺术作品共同见证着服刑人员的改造过程。这种将规范执法与人文关怀、社会协同与个体重塑有机结合的探索,恰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法治监狱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璀璨光芒。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银发映烽火,初心谱华章——上海市监狱管理局银龄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礼赞抗战精神

2、百日阅马竞风华!看上海监狱青年民警的“思想加速度”

3、新警上线!这些 “初体验” 藏在日记里(二)——师兄的备勤室里藏着“秘密”

编辑:卫  佳

供稿:青浦监狱   戴靖页  陈天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