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上海设计之都



林晨晔
上海博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
“U35计划”2025年度上海青年创意设计人才
从“英雄钢笔”“中华铅笔”等传统品牌的现代转型,到韬涵医疗病理实验室设备系统、奕目光场相机、上海电气髋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在上海设计界与教育界,林晨晔是一个兼具“学者深度”与“产业温度”的名字。他既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副教授,也是上海博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与设计总监;他是屡获国际大奖的一线设计师,也是深耕教学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
01

林晨晔的设计之路始于扎实的学术根基。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从工业设计本科到设计艺术学硕士的专业学习,期间曾留学日本千叶大学,汲取了国际化的设计视野与方法。工作多年后,他选择继续深造,目前是同济大学机械(先进技术与设计)方向在读博士。多元的教育背景为他奠定了跨学科、系统化的设计思维基础,这种“设计艺术”与“先进技术”的跨界融合,塑造了他兼具美学感性、用户洞察与技术可行性的系统化创新设计思维。
自2012年硕士毕业入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来,林晨晔便开启了教学与产业实践并行的事业模式。他是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产品设计)建设点负责人、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文化办公用品产业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基础造型学会会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个社会职务,积极参与行业建设,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设计创新生态。
02

林晨晔的设计项目横跨医疗健康、高端制造、文化办公、时尚消费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系统化创新设计能力与战略眼光。
在医疗健康领域,他主持的“上海韬涵病理实验室仪器产品系统”项目,对从品牌形象到以病理玻片打印机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进行了全链路设计,实现了实验室大数据化的精准管理,填补了我国在全链路、智能化、信息化病理实验室仪器方面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品牌在高端仪器领域的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首款产品——病理玻片打印机取得了十余项国家专利,已在50%以上全国百强三甲医院投入使用,并荣获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此外,他为上海电气设计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全球首套针对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手术的智能辅助系统,通过工业设计助力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走向产业化,目前已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投入临床使用。

韬涵病理载玻片打印机
在高端制造前沿,林晨晔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团队合作,联合设计的“奕目科技光场相机”,是全国唯一、全球第二家独立实现全栈式技术的光场相机产品,攻克了复杂产品三维结构精密检测的难题,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航空发动机、新能源电池等国家重点领域的三维检测,荣获2023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银奖。此外,面对新能源与智能化工业发展趋势,他以顶层设计思维,为世达工具完成了品牌DNA的重新定义,主导开发了新一代锂电平台电动工具系列、智能工具车系统、手动工具系列等,以设计创新助力传统工业工具品牌完成智能化、高附加值、高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

奕目光场相机
在文化办公用品领域,林晨晔通过系统化、战略化的工业设计运作模式长期赋能得力集团、齐心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该模式以“精准定位、战略布局、长效赋能”为特点,打造了一代又一代优势品类与产品,充分发挥设计驱动品牌发展的核心职能,成为了业内通过设计赋能产业发展的典范。其中比较典型的成果包括:以得力品牌为背书对标现代办公生活形态,从无到有主持策划并系统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个人时尚文具品牌——纽赛Nusign;主持颐和园文创纪念品系列设计,将颐和园的人文符号与当代文具消费需求有机融合;为齐心品牌策划并设计“远见”办公文具系列——面向数智化时代推出的高价值商务办公文具解决方案;基于深度用户研究与人机工程学测试,打造齐心Compera学姿文具品类,推动新时代文具向专业化与科学化发展。



1. 纽赛桌面文具系列
2. 颐和园文创纪念品
3. “远见”系列办公文具
另一方面,近年来,他通过设计创新赋能英雄钢笔、中华铅笔、上海家化等上海老字号品牌转型升级。其中,他主导设计的英雄“臻”系列、“沪上繁花”系列中高端钢笔,以当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海派美学,塑造了新时代下的上海文化名片与象征;今年新发布的中华护眼书写铅笔系列,结合了航天标准制芯技术与自主研发的功能性笔杆,实现世界首创,成为中华铅笔新时代、新文具、新经典的开拓者。2025年,林晨晔凭借相关领域的贡献,获评首届上海轻工行业十大领军设计师。



1. 英雄“臻”系列
2. “沪上繁花”系列中高端钢笔
3. 中华护眼书写系列
03

如果说产业设计是林晨晔实践创新的“战场”,那么设计教育就是他培育未来、传承经验的“摇篮”。作为校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他主导了一场深刻的“产学联动工作制”教学改革,深度贯彻“创意与技术结合、艺术与工学结合、课程与产业结合”的教学理念,面向时尚消费品设计领域,积极推动设计教育面向生产服务需要的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该模式创新以“产学联动项目”为主线,对接社会(企业)实践项目贯穿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打破课堂的界限——将专业知识贯穿至“产学联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真正锻炼学生“创新设计产业化落地”能力;打破课程的界限——以课程群的概念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立体化课程群体系,通过跨年级、跨课程协作,从“创意——商品”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层层递进;打破学科的界限——创立 “联创设计工作室”,以设计为核心,联动其他学科专业,建立多学科融合产学研机制、开展跨学科合作;打破产业的界限——对接长三角制造业及义乌国际小商品创新设计平台,推动师生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凭借该成果,荣获2021年育才奖、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无论是助力老字号品牌焕新,还是通过高端装备设计推动“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升级,抑或是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设计人才,林晨晔都希望能成为一名以系统化创新设计解决当下实际问题的研究者、实践者与教育工作者。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