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创业却不知从何入手?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缺乏经验?在闵行,这些需求都有了解答!从系统的创业培训到贴心的就业指导,从“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到遍布全区的零工市场……
本期《乐业在闵行·人社科长聊营商》
本期嘉宾

创业赋能:
针对日益增长的创业需求,闵行区引进人社部“马兰花计划”,通过系统化培训体系和持续跟踪服务,助力创业者走稳创业之路。
阶梯式课程体系覆盖创业全周期
该计划采用国际先进的SIYB课程体系,形成四个阶段的培训模块: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帮助潜在创业者找准方向;SYB(创办你的企业)指导学员系统完成创业计划;IYB(改善你的企业)助力已创业者突破管理瓶颈;EYB(扩大你的企业)为企业扩张提供战略指导。除了在校学生,明年将扩大受众面,在各街镇、工业区对社会群体全面开放。
成功案例见证创业梦想落地
华东师大的一名校友在参加2024年马兰花GYB培训后,其教育培训公司成功转型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目前社保缴纳人数达6人,年度营收突破100万元。更有多所高校学生通过培训后,在去年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长效帮扶机制陪伴企业成长
培训后,人社部门通过“创业新苗帮扶计划”提供1—3年的全周期服务。以吴泾镇的博音听力公司为例,在创业专家团长达6年的公益陪跑下,从初创企业发展成为拥有70余名员工、市值达1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充分体现了人社部门在创业孵化、资源对接方面的显著成效。
就业服务: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闵行区创新推出“大学生就业帮扶接力跑2.0计划”,通过精准化服务助力学子顺利走向职场。
全方位就业帮扶体系
闵行区开展两轮精准排摸,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落实“1131”实名制服务。创新推出卡通代言人“易小职”和“易职+”就业服务品牌,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积极就业观。同时将“直播带岗”升级为“易职在播”,新增“职业体验云探企”和“HR连线”,接入AI智能匹配系统,引入集岗位推荐、简历生成等功能于一体的“1号求职机”,提供“24小时不打烊”智慧就业服务。
见习实践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闵行区已建成60家就业见习基地和44家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近3000个见习实践岗位。参加见习的学员可享受每月2100元左右的生活费补贴,并由政府统一购买综合保险。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毕业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家门口的就业驿站
闵行区创新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目前已有60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通过区级验收,其中40个通过市级验收。各站点按照“5+1”模式建设,在标准化基础上打造“一站一品”特色服务。七宝镇蒲溪社区就业服务站结合景区优势,打造“景门口”就业服务站;梅陇镇梅家弄站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就业帮扶;新虹街道虹立方站将服务延伸至商务区一线。截至目前,各站点累计开展各类活动744场,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格局。
灵活就业:
为满足多元化就业需求,闵行区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可靠的工作对接平台。
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
自2023年建设全市首家政府主导的线下零工市场起,闵行区已在江川路街道、颛桥、吴泾、虹桥枢纽、浦江、莘庄镇布设6家零工市场,居民能便捷地获得零工就业服务。
零工市场(本部):瑞丽路60号
零工市场(颛桥站):联农路65号
零工市场(吴泾站):永德路795号
零工市场(虹桥枢纽站):苏虹路33号B1层
零工市场(浦江站):三鲁公路2918号
零工市场(莘庄站):莘凌路130号
规范化运营管理机制
零工市场不仅提供岗位对接服务,还制定了《闵行区零工市场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提升零工就业的可信度和规范化水平。各零工市场设立专人专岗,提供日常咨询、求职推荐等全套就业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吸引1060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1934个岗位,招聘总人数达21796人,其中10472人达成录用意向。
创新服务模式惠及多元群体
今年成立的浦江站零工市场创新性地把零工市场与“城市建设者之家”有机融合,为来沪人员提供“就业、住宿、培训、保障”一体化服务。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问题,还顾及了他们的生活需求,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从创业梦想到就业实践,从固定岗位到灵活就业,闵行区正在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举措,为每一个奋斗者搭建实现价值的舞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