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从 ISO/TC 8/SC 27 首会看中国:标准化突破与港口运营双丰收

转自:浦东观察 2025-10-22 17:03:13


记者从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ISO/TC 8/SC 27)首次全体会议上获悉,在全球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标准正以强劲势头推动行业变革。


作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军企业,中交集团已主导发布17项国际标准,构建起涵盖港口起重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其业务版图延伸至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参与希腊、比利时、法国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为全球港口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港,一组亮眼数据印证着其全球枢纽地位: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千余万标准箱,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破千万吨的超级港口。此外,上海港还与26个国际城市建立港口合作关系,拥有近350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航线密度与覆盖范围均居全球首位。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水运科研重要单位,已形成六大研究体系,覆盖水运经济、安全应急、环保节能、智能水运、海事服务等全领域。该院承担着3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起重机技术分委会的运营工作,"十四五"期间牵头制定国家标准53项、行业标准25项,推动发布ISO国际标准8项、IMO标准4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上海港创新成果斐然。通过研发自动化码头智能管理系统,已在国内外十余个港口推广应用。去年11月,南美秘鲁钱凯港项目成功应用该系统,采用基于5G专网、北斗高精度定位与AI技术的智慧港口解决方案,构建起智能网联车商业运营示范场景。在传统码头改造领域,洋山港四期码头通过十年技术沉淀,实现常态化运营,年运输量超20万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南美钱凯港项目。这个由中交集团独立设计、振华重工参与制造的智慧绿色港口,可停靠1.8万标准箱级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量100万标准箱、600万吨货物及16万辆汽车。项目于2021年6月开工,2024年11月投运,建设周期仅38个月。通过优化设计,将南美至亚洲海运时间从35天压缩至23天,物流成本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