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文章详情

天气骤冷,血压开始“抬头”了?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5-10-22 18:07:37

天气变化,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不少人开始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总感觉身体多了份 “不自在”。其实,这很可能是血压在跟着季节 “变脸”!不同季节血压有什么变化,又该如何调整降压药物?稳定血压,让我们“顺时而动”。

01

不同季节

血压有哪些变化?

进入秋季,气温像踩了 “缓降键”,一天天逐渐降低,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血压也开始悄悄 “抬头”。除了秋季,一年中其他季节的血压也有着自己的 “小脾气”,整体呈现出 “秋冬高,春夏低” 的普遍规律,在我国因为季风性气候影响,冬夏气温差异大,这种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

冬季血压:升至全年 “高峰”。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和血液循环,会自然地收缩外周血管,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这主要是由于季节变化带来的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血压波动。同时,寒冷环境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从而升高血压。特别是对于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的患者,血压在冬季波动更为显著。

夏季血压:迎来 “低谷期”。冬季相反,夏季气温升高,皮肤血管扩张,阻力下降,血流增加,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夏季人们出汗增多,血容量相对减少,也易导致血压下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都会出现血压显著降低的情况,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生理差异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    

02

季节变化

如何调整降压药?

定期监测血压:这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的关键。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季节变换时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监测血压可选择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

对于患者而言较为简便,一般是在清晨起床后、服药前后以及睡前等关键时间点进行测量,以全面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家庭血压监测是一种高重复性和可靠的预测心血管并发症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精确评估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幅度和趋势。

动态血压监测

可评估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排除“白大衣”效应,有助于发现隐蔽性高血压。与家庭血压测量比较,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血压的客观变化,有助于发现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别是夏季夜间高血压的发生。对于血压容易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患者,建议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趋势和波动范围,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医生在决定调整用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于有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症的患者而言,在调整降压药物时更需谨慎对待,这些患者往往伴随着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较差等病理状况,对季节性气温的波动表现得尤为敏感,因此血压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注意

在夏季,血压降低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减药或停药。血压的降低有可能是季节性因素与药物治疗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停药或减药不当,很可能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时,至关重要的是遵循高血压专科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在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后,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详细告知医生药物调整的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    

03

季节变化

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调整生活方式:季节变换时,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稳定血压。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减少油腻、高盐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春秋季时注意关注气温变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衣物穿着和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这些亦有助于防止血压波动。

定期监测血压:是了解血压变化的重要方式。在季节变换时,应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以便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并及时就医。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压,季节变换时人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增大的情况,因此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及时就医: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血压波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

/////    

门诊信息

高血压科

徐婷嬿 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常桂丽 主治医师

难治性继发性高血压专病门诊

嘉定院区:周二全天

欢迎转发点赞

撰文丨常桂丽 徐婷嬿

编辑丨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