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梁河县集团化办学成果,发挥“青浦上善支教工作室”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近期,潘凤燕、李晓、孟惠风、王淑娟四位兼职教研员以“专业引领、精准送教、协同研训”为使命,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诊断与主题研讨,助力梁河县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质量提升,彰显青浦教育人的责任担当。
学前教育:情境化教学赋能童真课堂
10月9日,潘凤燕老师在河西乡中心幼儿园执教小班语言活动《小白猫和小黑猫》。她以“找小猫”为主线,创设“栅栏边—被单下—大树旁—身旁边”四层递进情境,引导幼儿从“整体轮廓观察”到“局部特征辨识”,逐步突破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颜色影子游戏”“声效互动反馈”等设计,将抽象科学概念转化为直观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语言表达与空间认知。课后,潘老师组织“情境化教学在低龄段的应用”主题研讨,分享活动设计逻辑与幼儿认知规律匹配策略,为当地教师提供可复制的教学范式。

同日,孟惠风老师在曩宋阿昌族乡中心幼儿园为大班幼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建筑之歌》。活动伊始,孟老师巧妙地运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孩子们分享他们对推土机、挖土机和大卡车的已有认知。随后,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演示,进一步巩固并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些器械不同用途的理解,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灵活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教师示范演唱、幼儿跟唱、歌词创编、小组演唱以及师生合作等,有效帮助孩子们逐步熟悉音乐旋律,深入理解歌词内涵。尤其在加入衬词伴唱的环节,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节奏感,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通过歌声展现机械本领的浓厚兴趣。整个活动孟老师通过开放式提问和鼓励性评价,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成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真正让音乐“活”了起来。

10月10日,李晓老师在小厂乡中心幼儿园开展中班艺术课《毛毛虫去散步》。李老师先以灵动的PPT画面与童趣视频为引,将憨态可掬的毛毛虫带入孩子们的视野,让鲜活的形象在幼儿心中扎根;接着,她手持教具轻柔示范,清晰讲解创作步骤与巧思,为孩子们打开创意之门;随后,孩子们便化身“小艺术家”,自主挑选材料,用贴画与添画勾勒属于自己的“散步毛毛虫”,李老师便俯身轻声指导,鼓励他们大胆释放想象;最后,李老师邀孩子们展示作品,分享自家毛毛虫“散步”时的趣味故事,让孩子们深深沉醉于艺术创作的美好与快乐之中。

初中学段:科学引导深耕课堂实效
10月16日,王淑娟老师在梁河县教科中心张鹏主任的带领下,赴九保中学开展听评课指导。针对民寄校张安沙老师的《16.1电压》一课,王老师高度评价本课是“可推广的示范课”,认为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充分体现了科学思维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具体体现在:通过“水压类比电压”的演示实验搭建脚手架,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模型,有效降低认知难度,实现从“经验感知”到“概念建构”的递进;视频的穿插强化知识理解深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书本汲取新知;巧妙应对课堂生成,凸显以生为本。当然在学习单的精简和演示实验的可视性方面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对董保荣老师《15.5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一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董老师的智慧教学,得到王老师及听课团队的充分肯定。其课堂节奏把控张弛有度,采用“分组实验—数据共享—规律共析”流程,凸显学生主体性,还巧妙运用秒表计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王老师指出,可从教学设计和学习单的优化、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把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验器材的课前充分准备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课堂实效。
本次活动以研训融合推动教育共生,通过“送课研课-交流分享-总结提炼”的形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未来,青浦上善支教工作室将继续秉持“输出优质资源、激活本土力量”,为推动优质经验从“输血”转向“造血”,助力县域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持续发力。
来源:德宏青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