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虽然有感情,但老房子条件越来越不好还漏水,将来能住上临近地铁的新安置房,对我们家来说这次动迁挺好。”10月20日上午,闵行区吴泾镇共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协商搬迁工作启动正式签约,年过七旬的张阿姨(化名)和老伴在子女陪同下率先完成签约。这也预示着吴泾镇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即将迎来蝶变新生。
此次改造通过科学规划彻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区域功能品质,打造集生态宜居、产业升级于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典范。建设周期预计5至10年,改造方式为拆除新建,改造后的城中村地块将串联紫竹高新区与黄浦江滨水带,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吴泾镇城中村改造项目共涉及2个村:共和村(斗姆、东杨、李家桥三个生产队)、星火村(星火5组、星火6组、星火7组三个生产队),共计农户353户,其中共和村217户、星火村136户。2025年该项目被市政府认定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503.4亩,其中共和村294.3亩、星火村209.1亩。地块的四至范围为:共和村地块东至铁路,南至塘泗泾,西至龙吴路,北至申嘉湖高速;星火村地块东至通海路,南西北至铁路。

共和村、星火村“城中村”改造认定区范围示意图
此次率先启动正式签约的共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10月20日至11月1日为首轮集中签约。区块内房屋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跟周边环境也格格不入,“几十年前这里老好,很多重要企业都在这里,我们当时嫁女儿都要往这边村子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面貌及各种设施老化,可以说村民们盼动迁盼了好多年了!”镇动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日在项目现场签约工作点,早上9点三个签约室同时开工,可同时接待三组村民,工作人员“一对一”为村民答疑解惑。据悉,此次城中村项目搬迁采取现房加期房形式,每户订购一套现房,安置房期房位于吴泾镇花厅地块(暂定动迁小区名称为“八街坊”)、吴泾镇放鹤路以南龙吴路以东地块(暂定动迁小区名称为“九街坊”)。提前“做好功课”的张阿姨当时就选好了位于佳和园的一套现房,“孙子在附近读书,儿子儿媳租房已经搬两次家了;我理想中是(新房)明年暑假前能住进去,这样就不用再到处租房子了!”

记者发现,现场设置了签约工作组、公示室、房源销控室、办公室、会议室、居民休息室等区域,村民们有任何问题,均能找到对应的回应部门。

本次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方式为拆除新建,预计周期为5至10年。根据闵行主城片区南部板块单元规划,本次城中村改造区域位于规划紫竹产城融合社区内,未来以产城融合为发展目标,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以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项目方案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注重规划引领,统筹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优化,综合考虑住宅、轨交站点、道路交通组织、公共设施配套、水绿等空间的需求,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地区宜居品质,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问题。
根据规划,改造后的城中村地块将充分依托轨道交通23号线交通优势,通过公共空间、景观架构、标志性空间形象、街道界面、慢行系统等城市设计、多要素引导及TOD圈层发展理念,构建一条集商业、居住、文化、创意、公共服务、体育和特色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放共享的T型垂江活力轴,从而打造一处具有环境吸引力、服务吸引力的吴泾东部TOD水岸城市新客厅,形成吴泾东部城市服务的新片区。

共和村现状

共和村规划示意图。可见TOD商业综合体、规划幼儿园及初中、文体中心等
同时该项目建成后将串联紫竹高新区与黄浦江滨水带,通过强化塘泗泾及滨江水绿空间资源运用,拓展水绿景观内涵,串联高品质公共空间,有机联系水绿空间与城市生活,整体塑造界面疏密有致的、环境生态有机的、功能活力多元的高品质城市形象。此前备受关注的吴泾中学改扩建项目也在此次城中村改造中一并纳入。


“吴泾镇共和村、星火村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大零号湾’中圈格局的‘湾区生活中心’板块,通过新增安置房源,满足村民的就近安置意愿,并有效落实镇域范围内其他动迁项目的安置需求,整体改善村民居住品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吴泾镇将多措并举,积极回应村民不同安置需求,提供镇域内及镇外多元化的安置房源选择方案,包括现房和期房,确保村民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偏好选择最合适的安置小区,同时保障安置房源的质量和环境,让村民在新的居住环境中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
资料:今日闵行
来源:悦居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