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仁医院乳腺外科“愈乳同心”园地

►►►
身心俱疲的困惑
大多数女性对乳房的生理结构和病理改变了解甚少,尤其是当新妈妈承担哺育重担之时,对哺乳过程中的身心变化更是喜忧参半,准备不足。对于如何开始哺乳、母乳喂养的管理、哺乳期乳房的保养、母婴健康方面如何准备等诸方面问题,均是困惑和未知的;同时还要被各种隐讳的、曲解的拿来经验和错误信息所纠缠,面临压力,直至接近疲惫与无助;更多的女性被乳房的外形变化、心理不适所困扰;若处理不当,机体内环境紊乱,免疫功能受损,乳房易被疾患侵袭;年轻的妈妈们不知如何应对,深陷焦虑危机,使原本美好的哺乳之旅布满荆棘,险象环生。
►►►
乳房危机的挑战
产妇从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称为“哺乳期”,一般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哺乳期乳房生理或病理改变,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包括喂哺损伤(如:初期的乳汁淤堵、乳头裂伤和乳头疼痛)、乳房疼痛(中期的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乳腺淋巴管炎)、乳腺肿块(后期的乳腺囊肿、乳腺肿瘤、副乳腺病变)和外形改变。
喂哺损伤 产后妈妈饮水不足、饮食过于油腻,乳腺管被黏稠的乳汁堵塞时,乳房局部出现边界清晰的硬块,有压痛,皮肤可能发红,但通常没有全身症状,称为“乳汁淤积”; 由于宝宝衔乳姿势不正确,往往咬破乳头,造成乳头表面出现裂口、出血、结痂和疼痛,称“乳头皲裂”。
乳腺炎症 若乳汁淤积未及时疏通和处理,导致过高的乳管压力,乳汁渗入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乳头皲裂处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全身畏寒、发烧、流感样症状;如不及时就医,进一步加重为“乳腺脓肿”、“慢性乳腺炎”和“乳房窦道或瘘管”形成,致迁延不愈。
乳房肿块 由于乳腺炎症或其他原因可发生“乳腺肿块”,可为炎症性肿块,也有一些非炎症性肿块,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肿和乳腺肿瘤等;腋下的副乳腺增大,也被女性们认为是局部包块,怀孕哺乳女性,副乳腺也增大似肿块。
外观改变 由于哺乳期乳房腺管组织增生,乳房韧带(Cooper韧带)过度拉伸,导致哺乳结束后腺体萎缩、乳房下垂、皮肤松弛、两侧大小不对称等外形改变。
哺乳期女性从开始哺乳到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喂哺损伤、乳腺炎症、乳腺肿块,还是外形改变,持续哺乳、正确哺乳、积极干预、及时就医是预防哺乳期乳房病变的有效手段。

►►►
坚持母乳喂养
一些哺乳妈妈草率地决定结束哺乳,认为只要停止哺乳,就不会有乳房问题,孰不知坚持母乳喂养反而会帮助她们走出困境。
母乳中的各项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为婴儿提供免疫保护和全方位呵护。母乳喂养对作为母亲的女性的健康和福祉也同样有益,可减少子宫出血,促进子宫恢复,延缓月经复潮,延长生育间隔时间,也可降低产后焦虑、抑郁的风险。母乳喂养的行为也使得婴儿和母亲产生亲密接触,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纽带。母乳中含有一种天然促进睡眠的蛋白质,能让宝宝安然入睡,让妈妈得到更长时间的休息;而宝宝的吸吮动作也会使妈妈体内分泌更多的泌乳素,促进乳汁产生,使乳腺导管通畅,避免“奶结”、“乳腺炎”的发生。
母乳喂养还可预防女性的尿路感染和骨质疏松,尤其是降低了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险,经历怀孕的激素变化和哺乳的过程,每个女性的乳房就可能终生受到保护,不会被癌症威胁。
►►►
应对身心隐患
在哺乳期,请新妈妈们保持乐观的心情,与宝宝亲密接触,频繁而有效哺乳,学会自我疏通乳管,缓解“胀奶”和“淤堵”,预防乳腺炎的发生,分散注意力,保持舒适和安全感,坚持6-12个月的母乳喂养,并适当保养乳房,保持均衡的饮食,同时保证足够的休息,减轻精神压力,以免影响乳汁的分泌。
刚分娩并进入哺乳期的母亲,往往存在心理和情绪变化的因素,如产后抑郁、产后激素分泌波动的原因等。在乳房分泌乳汁时,女性体内的多巴胺下降,容易产生焦虑感;乳汁分泌多时,焦虑感会加重,导致一种不愉快的排乳反射,称为“悲伤乳头综合征”而被迫中止哺乳,这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哺乳结束的女性对乳房外形的改变也会出现“美观焦虑”,可借助合理锻炼塑形和寻求整形医生的科学指导。

正在经历哺乳期的新妈妈们,不必太过焦虑,当保持乐观,充分准备,预防危机,积极应对乳房挑战。哺乳期间遇到任何乳腺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或乳腺护理顾问的帮助,根据个体情况应对、干预和管理,同时家人们也要给于更多关爱,协助通乳和康复,帮助母儿愉快度过哺乳期。
参考文献:
汪洁 哺乳期四大乳房危机《大众健康》2025.10(总 484 期)26-27

主编:汪洁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女性科普分会副会长兼常务秘书长
女性科普分会乳腺健康管理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院士专家科学诠释者指导团资深科普专家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康复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乳腺外科专委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科技专家库和市科技计划科普专项项目评审专家
上海市健促会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和《上海大众卫生报》特约专栏作家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叙事医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
美国City of Hope Medical Center访问学者
欧洲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会员
国际International Cardio-Oncology Society会员
从事乳腺外科临床工作、乳腺癌普查工作、女性胸部健康科普推广工作。承担并完成相关市级、部级、局级和院级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和权威核心期刊论文40篇,3项专利,著《生命之乳:乳腺癌诊治康护要略》、《女性,挺起你的胸:乳腺外科医生手记》,主编《愈乳密码:乳房的真相与故事》,创“生命之乳”公众号、“愈乳于诚”乳腺健康服务品牌。获2017-2018年度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愈乳于诚:大数据时代下的乳腺健康智慧管理与科普创新”获2022第三届中国医院绩效大会人文专场主题卓越实践奖,“生命之乳:乳腺健康管理与系列科普多媒体推广”获2022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提名奖。
珍爱生命
拯救乳房
乳腺外科
【门诊预约】

关注
“同仁医院公众号”
后点击下方菜单
【门诊预约】

· 愈乳同心·珍爱无缝
· 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指导
· 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案
· 单孔腔镜下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
· 高龄高危妊娠合并可疑乳腺癌患者
· 百转千回: 卵巢功能抑制辅助内分泌治疗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变迁
投稿:汪 洁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