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份热忱
共赴藏蓝之约
#新警热血报到#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上海新收犯监狱迎来了六名意气风发的新警。他们带着对监狱事业的满腔热忱,怀着守护平安的坚定信念,从不同的成长轨迹走来,以青春为笔、担当为墨,即将在维护监管安全、践行法治精神的答卷上,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篇章。

张帅:以法治之名,铸监管之盾

我的家庭有着浓厚的政法底色,父亲是公安民警,母亲是人民法官。耳濡目染下,我自幼立志像父母一样扎根政法一线。27岁时,我成功圆梦,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完成了从“法治追梦人”到“监管践行者”的蜕变。
我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大学期间深耕刑法、犯罪心理学等课程,还多次参加法律研习及实践活动,这段经历让我对法治工作有了深刻认知。入警后,我将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在监管执法中维护公平正义,为筑牢监管安全防线贡献力量。


黄鹂:从“白衣执甲”到“藏蓝守护”

我来自南通大学,曾是肿瘤科医生,在病房与实验室里以“精准方案”对抗癌症;如今,我转身成为监狱人民警察,在高墙内以“法治信仰”直面社会阴暗与人性复杂。
有人问:“你一个肿瘤科医生,为什么选择来这里?”我坦然道:“医者治病,警者治心,本质都是为社会作贡献。”这份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让我毅然选择监管事业。未来,我将带着医学人“严谨仁心”的底色,为监狱工作贡献力量。


任铮:致勇敢再出发的自己

上海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四年的深耕,让我对刑法、犯罪心理学等课程有了深刻理解;大学期间的海警服役经历,更让我在海上执法演习中刻骨铭心地体悟到“职责与担当”的分量。
跟班见习时,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培训中,我更明晰了警察身份的重量。我誓以“多问多学多做”的态度,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在执法岗位上续写忠诚。


陈驰:选择藏蓝就是选择担当

我毕业于上海杉达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三时携笔从戎,在部队的淬炼中,让我真正懂得 “坚守” 与 “担当” 从不是空泛口号,这份体悟在心里悄悄埋下一颗种子:要做有价值、能守护他人的事。
如今投身监管事业,我将以“不打折扣、精益求精”的标准要求自己,虚心请教,认真复盘,把日常工作当作“责任的践行、初心的叩问”,立志为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吴泽锋:体育健将的“新”赛道

我是体育专业出身,曾是上海体育效力的专业蹦床运动员,在全国性赛事中屡创佳绩。如今转战“新的赛场”,我也将把运动员的拼搏韧性带到了新收犯监狱。
我深知,成为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需要法学知识、监管技能的“双重加持”。但我有信心带着“能吃苦、守纪律、敢担当”的运动员精神,快速融入团队,在监管执法、应急处突等任务中冲锋在前,为监管安全注入“运动健儿”的蓬勃活力。

蔡逸豪:朝着理想中警察的样子向前奔跑

毕业于上海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我,五年银行工作经历练就了严谨细致的作风与高效的沟通协调、应急处理能力。2025年,我通过努力备考,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
未来的从警路很长,我将潜下心来掌握本领,把每一件小事办实,从容面对各类挑战。我将继续带着这份炽热,在从警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理想中警察的样子不断前行。



新警期许:共谱高质量发展之章

青春集结号已响,监管新程共赴。六名新警,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经历,却怀着对监管事业同样的热忱与担当,在十月的新收犯监狱集结。
他们是监管队伍的“新鲜血液”,更是守护社会安全的“新生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监管执法中践行初心,在教育改造中传递温度,在维护安全中彰显担当。
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始终坚持以“严”的标准锻造队伍,以“实”的作风推动工作,以“新”的思维引领发展。相信在全体监狱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新警必将在监管改造战线上绽放光彩,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END~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银发映烽火,初心谱华章——上海市监狱管理局银龄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礼赞抗战精神
2、百日阅马竞风华!看上海监狱青年民警的“思想加速度”
3、新警上线!这些 “初体验” 藏在日记里(二)——师兄的备勤室里藏着“秘密”
编辑:许立春
供稿:新收犯监狱:崔晓波 鲍谷浩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