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传来新进展——“领航号”盾构机安全穿越长江水面之下89米的隧道最低点,掘进总里程已达到9千米。 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背后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由于该点位埋深极大,盾构机承受的水压高达0.9兆帕,这一压力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9公斤的重量,对盾体结构强度以及盾构机的密封性能均提出了巨大考验。 面对如此艰巨的施工难题,中铁隧道局依托盾构隧道智能建造2.0技术体系,为“领航号”盾构机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我们针对性地增加了一道盾尾密封刷,形成了6道盾尾密封刷、5道密封腔的防护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外部水源侵入,保证掘进安全。”中铁隧道局崇太长江隧道项目工程部部长马晨梁介绍。 同时,项目团队还独创了一种同步注浆配合比,通过强化隧道外密封的包裹性,提升隧道的防水性能,确保在高水压环境下安全施工。此外,项目专门部署了动态潮汐水位观测系统,技术人员可根据对潮汐水位变化的观测,对盾构机的压力、掘进速度、泥浆环流等参数进行动态调整。 盾构隧道智能建造2.0技术体系的优势,在施工现场的数智调度指挥中心得到了直观呈现。这里通过沙盘模型、三维动画等方式,实时模拟盾构机的掘进过程,让整个施工进度和关键数据一目了然。 据了解,崇太长江隧道全长14.25千米,其中盾构段长度达13.2千米。截至目前,“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至4500环,里程达9千米,距离位于江苏太仓的2号井仅剩2千米多的距离。 未来,随着隧道建成以及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开通,崇明将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高铁穿越长江也将实现不减速的壮举。届时,崇明经太仓到上海宝山站预计只要17分钟,还将串联起长三角城市群,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蒋晓燕 编辑:焦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