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房可圆 > 文章详情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洞泾镇砖桥居民区党支部:党建“巧借力”,解好无产证社区“治理题”

转自:房可圆 2025-10-24 10:31:57

说起无产证社区治理,不少基层干部都犯难——“无产权证、无物业费、无业委会”的“三无”短板,让治理问题扎堆。但在松江洞泾镇砖桥居民区,这个2012年完成“村改居”的社区,却把下辖3个无产证小区、5700名居民的“烦心事”,变成了“舒心事”。

洞泾镇政府以项目补贴方式招聘物业公司管理3个小区,但无房屋维修基金、无物业费的“先天不足”,导致物业“造血难”。在镇党委领导下,砖桥居民区党支部以“砖心砖意”党建品牌为抓手,跳出“单打独斗”,靠凝聚“合力”、巧借“外力”、激活“内力”,一步步破解了无产证社区的“治理方程式”。

党建引领拧成治理 “一股绳”

党建是社区治理的 “定盘星”。针对无产证社区治理主体散、资源散、力量散的症结,砖桥居民区党支部主动扛起引领责任,从搭平台、树品牌、优服务三方面发力,把各方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搭好“党建平台”,破解治理“碎片化”。物业“管不起”、居民“不服管”、部门“难监管”是无产证社区的常见困境,砖桥居民区党支部强化“砖”的支撑、畅通“桥”的联结。一方面,将党支部、党员、物业、自管会等力量整合为治理“第一方阵”,明确党员责任清单,推动党员在政策落实、难题攻坚中冲在前、干在先;另一方面,建立“党组织牵头、职能部门响应、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动机制。小区要改电路、居民要迁户口,党支部主动对接各部门,让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

打响 “砖心砖意” 品牌,凝聚治理 “向心力”。品牌是凝聚治理共识的“黏合剂”。党支部围绕“抓学习、育自治、解难题、优服务”,把“砖心砖意”党建品牌做得有温度、有实效。组织学习《洞泾镇无产证小区综合管理办法》 《洞泾镇无产证小区物业市场化管理办法》;每年开展“砖心砖意亲近你”活动,端午包粽子、邻里节拉家常,居民关系越走越近;小区改造、绿化补种时,党支部号召志愿者参与其中,今年以来,累计动员党员、志愿者200余人次参与服务,将品牌影响力转化为居民可感可知的治理实效。

延伸“网格服务”触角,激活治理“神经末梢”。以“小网格、大服务”为理念,将社区划分为3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楼组长+党员第二楼组长+红色物业专员”的服务小组,实现“民呼我应”快速响应。嘉和景苑西门因修路拥堵,服务小组收集群众意见后,主动协商物业在嘉和景苑南门加装ETC抬杆,解决通行难题。

资源整合破解 “无米之炊”

无产证社区治理,最愁的就是“缺资金、缺资源、缺技术”。砖桥居民区党支部不“等靠要”,主动找资源、用政策、请专业力量,为社区治理注入“外部活水”。

巧借社会资源,把“闲置”变“有用”。之前小区想补绿植,一算要10万块,后来听说12号线动迁有企业要搬,党支部主动联系企业商量捐赠绿植意向,一分钱没花,红叶石楠、樱花树等就补上了,将企业闲置资源 “变废为宝”。休闲长廊里供居民休憩的沙发、小区南门主干道上防止两侧停车堵塞通道的石墩、点缀社区环境的轮胎装饰,都是从那些即将搬离的企业处 “淘” 来的好物。

活用政策红利,把“文件”变“实招”。砖桥居民区党支部吃透洞泾镇无产证社区专项政策。靠“无产证社区品质提升项目”年度经费,修了便民小道、装了绿篱围挡,还改了非机动车位,居民出行、停车更方便;借着“楼道WE治理项目”,组织居民写书法、拍照片、剪剪纸,把162米围墙改成了“文化长廊”,还装了60块宣传版面,小区一下子有了“文化味”;用“无产证住宅小区共用部位应急维修项目”,解决了公共区域漏水渗水问题,居民再也不犯愁了。

借力专业力量,让“服务”更“靠谱”。物业“造血弱”、技术跟不上,居民区党支部就请“专业外援”下沉。通过与松江电信东部片区党支部结对,协调电信公司为垃圾房安装抽拉式窗帘;邀请幼儿园教师来教居民装饰轮胎,打造“艺术角”;推动物业与专业维修机构合作,制定维修费用清单、规范服务流程,还实行“24小时驻扎”制度,逐渐赢得居民信任。

内力驱动筑牢长效之基

社区治理的根本,在于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砖桥居民区党支部通过搭平台、育队伍、建机制,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治理也从“外部推”变成“自己干”。

组建 “红色自管会”,填补 “监管空白”。无产证小区没有业委会,监管就容易“缺位”。党支部牵头组建 “红色自管会”,听取居民们的意见,选拔了 5 名热心居民(含 2 名党员),赋予他们 “软性权力”。每季度给物业打分,物业服务好不好,自管会有“发言权”;建立“月例会+微信群”机制,每月收集小区问题,推动问题即知即改。

搭建“四方议事平台”,畅通“民主渠道”。针对停车难、收费调整这些“难啃的骨头”,砖桥建立了“党支部+物业+自管会+楼组长”四方议事机制,走出一条“调研——座谈——征询”的全流程民主路。至今已累计召开议事会28次,解决民生难题18件。比如洞北小区因停车费低导致外来车辆占用车位,业主没地方停车,议事平台征询了100户居民,将“免费临停2小时”调整为“免费半小时临停”,74个车位实现“业主优先停”;今年4月,有居民质疑停车费,议事平台直接调出当初的征询材料,误解一下子就化解了。

发挥 “代表纽带作用”,拓展 “治理维度”。砖桥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是人大代表,他主动将社区难题转化为履职建议:看到周边停车混乱,花了10个月协调各方,建成拥有246个车位的社会化停车场;嘉和景苑南侧有条无名道路,坑坑洼洼、污水井盖经常坏,他争取施工方补路面、换井盖、装隔离桩,居民出行不用“绕着走”。通过“个人履职”带动“多方保障”,砖桥给社区治理的“长效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松江组工

来源:宜居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