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奉贤 > 文章详情

将脚印留在田间地头,把心声记于民情日记丨驻村手记

转自:上海奉贤 2025-10-24 11:26:59

奉贤区第四批驻村指导员工作组副组长 徐鸿康

怀揣着期待与忐忑,来到四团镇镇西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从机关办公室到田间地头,角色的转变,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触动。这两个多月,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入学”教育,让我慢慢开始读懂农村这本“无字之书”,从陌生到熟悉、从倾听者到行动者的历程,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沉甸甸的实感。

在田间,感受到农业的“重量”。粮食种植大户夏老哥望着稻田,担忧着天气无常和粮价波动。“种了一辈子地,最怕天气‘耍无赖’。”他的忧虑,是农业“靠天吃饭”的现实缩影,期盼着农技支持和稳定的销路。“虾饲料和人工成本这两年眼看着涨,市场行情却摸不透。想扩大规模,又担心投资风险。盼望能有统一的服务和市场信息指导,让我们这些小养殖户能抱团取暖。”这是养虾户王大哥的期盼,是小农户面对大市场时的共同困境。

在农家,触摸到民生的“温度”。一声巨响后,香喷喷、热气腾腾爆米花出炉了,老式爆米花火炉葫芦形压力锅是许多70后、80后中国人童年的有趣记忆。爆米花手艺人徐师傅守护的不仅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更是一份亟待传承的乡土记忆。

在庭院,看到了乡村的“新芽”与“老根”。“拾景小院”的主理人用手工馄饨活化了老宅烟火气,茶艺爱好者张老师计划将茶艺融入文旅,他们都展现了新农村的活力,但也面临发展可持续的迷茫。

这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声音,让我深刻体会到,驻村工作首要的是“沉下去”,唯有如此,才能取得信任,找准方向。下一步我将尝试为新农人拓宽销售渠道;将“花卉茶艺”的产品纳入“拾景小院”的文旅动线;为徐师傅的传统爆米花拍摄短视频助力宣传。不再将老宅视为“沉睡资产”,而是规划将其改造为融合“乡村振兴学堂”“国防科普教育基地”和“村文化展示”的公共空间,探索“庭院经济”1.0升级。两个多月,我从村民口中的“新来指导员”变成了“徐指导”。这身份的转变,源于一次次田间地头的交谈。

撰稿:徐鸿康

编辑:何海丹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头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区领导调研头桥街道

  • 区领导接待浙江生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子峰一行

  • 在加快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中彰显更大作为!中共奉贤区委召开2025年度党外人士小范围谈心会

  • 理响贤城·理论市集ד旧书新知”古华书市即将启幕!

  • 肾衰排毒新途径,奉贤区中医医院肾病科启动“非透析”排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