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以前秋天是女人最忙的时候丨侯叔时光记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0-25 22:56:11

当石库门的炊烟渐远,弹街路的声响成忆,总有一些人执着地为城市封存时光。闵行爷叔侯宝良便是这样一位“时光记录者”。他54岁提笔 “半路出家”,如今已成为中国作协会员!10月18日起,“今日闵行”推出《侯叔时光记》,走近他笔下的上海往事与老城记忆。

看现在阿姨妈妈们秋天里到处忙聚会、游玩开心样子,我想起从前此时她们一年中为家里准备过冬时的最忙时候。到了九月份,白天气温感觉蛮热,一早一晚就感觉凉飕飕了。一般过了十月份,大家要穿长袖衣裳了,要是遇上暴冷,还要穿绒线衫裤。像现在,到了11月初,还有少人穿短袖衫到处跑。

以前上海人家生活水平都不高,住房条件也好,屋里人口多,老人小,居家“一把手”上海女人讲究生活精致,想把全家老小照顾好,秋天就是她们每年最忙时候

大热天里好、晒干床被要翻出来铺垫,绒线早点拿出来,抓紧打毛衣。小长得快,去年绒线衫裤显得小了,需要重新编织一套。还要为老人、老公添几件毛衣围巾。手出汗好做,趁秋天凉爽要抢天前抓紧做。小人家,单鞋、棉鞋不够要做。热天用零碎布刮好浆糊,贴出来晒挺括衬料,翻出来剪鞋样、做鞋面、垫棉花,这些亲力亲为,才好交隔壁“老皮匠”上鞋底。讲到鞋底,也是女人平常抽空一针一针扎出来,北方叫纳鞋底,上海叫“扎鞋底”。我曾经写过题为《想起以前时的布鞋底》文章:

扎鞋底先要用烟纸店有买那种草秆编结物贴面上纸板,上海人叫“荷包板”。按照脚寸画样,剪出鞋底样,用布滚条包缝好一圈毛边,再用零碎布料一层层上去,足足要2厘米厚,用针线暂时鞋底样固定,沿鞋样剪多余布料。考究一层要用新布沿着鞋样卷进毛边,开始二毫米一针相等距离“扎”一圈,沿有毛边就用浆糊刮一层封牢。鞋底非常厚,针难戳进去,这时候手指“顶针箍”就派用场了,针屁股顶针箍凹坑里,用力慢慢顶进针头。针穿过鞋底后,要想拔出来也容易,有时需要用钳子。一针又一针、一圈又一圈,一只43码鞋底需要扎六百多针,两只鞋底就是一千两百多针,所以有人讲“千纳底”一过分。扎好鞋底,还要做鞋面,从前为了节约布票,一般家庭尽量买布店里现成鞋面布,所剩

想想这么多事要女人们秋天里完成,真是如果上班女人岂不更忙,所以单位午休、开会看去,女同志们是“结绒线”,就是“扎鞋底”,是见缝插针行家里手。平夜饭吃好或者稍有空闲,女人手是闲的

作者:侯宝良
编辑:张瑾欣(实习)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