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何以上海·志在上海”对话讲坛第五期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拉开帷幕,一场关于“城市更新·蝶变共生”的深度对话,让鲁迅小道这处承载着百年记忆的文化地标,成为解码上海城市更新的生动样本。

一砖一瓦
记录城市的文化根脉
全长近千米的鲁迅小道,串联起8处与鲁迅密切相关的场所,生动还原了鲁迅在虹口的生活轨迹。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方志讲师团讲师金一超围绕鲁迅小道,为现场观众勾勒出鲁迅在虹口的生活图景:“他在景云里弄堂与邻里闲谈家常,到周边书店淘书时与店员探讨版本细节,也会前往电影院观看新片上映…… ”这些鲜活场景打破了大众对鲁迅 “横眉冷对” 的刻板认知,让历史人物与街区的联结变得可感可触。

上海鲁迅纪念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乐融通过分享,将现场观众的思绪带回到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他从“志趣相投支持版画”“朋友有难倾力相助”“危难之际两肋插刀”“逝世前后尽心尽力”四个维度,还原了内山完造与鲁迅的深厚情谊。“内山书店不仅是鲁迅购买外文书籍的重要场所,更是他躲避政治迫害与战乱的‘安全岛’。鲁迅则通过为《活中国的姿态》作序、推动左翼书籍发行及参与木刻运动等方式,与内山完造共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由内山书店旧址、前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和周围空间贯通后修缮改造而成,共上下三层,将原来仅100余平方米的内山书店,扩展为800余平方米。对话讲坛活动中,书局店长王文彦介绍:“我们引入沉浸式文化小沙龙、诗歌之夜、艺术展览、咖啡空间等多项主题空间,将‘文房知史’红色学史活动、‘一期一会’阅读交友活动、文化讲座和日语读书会等丰富文化活动注入其中,将历史融入当代城市生活,打造虹口文化地标。”

2025年,既是鲁迅先生逝世89周年,也是其名作《希望》发表100周年。本次活动也被纳入第八届鲁迅文化周系列活动,为这处历史地标注入了更厚重的纪念意义。
记者:黄镏舒
图片:黄镏舒、区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黄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