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法官,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和业主在微信群里吵起来了,双方还请了律师要打官司,想请您来指导我们做做调解……”一个周末的下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唐墨华接到了某居委会叶书记的电话。 作为乔法官工作室的志愿者,唐墨华负责对接叶书记所在的某居委会,每个月都会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遇到小区居民发生纠纷,也经常去做“老娘舅”,这不,周末也不例外。 据叶书记介绍,王阿姨和黄大叔所居住的小区物业服务实行的是酬金制,物业费由物业公司预收,从中提取约定数额作为酬金,物业服务资金支出后的结余或者不足由业主享有或承担。酬金制实行一年后,物业公司预收的物业费入不敷出,需要提取小区的公共收益补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区业主黄大叔在业主微信群发了一篇长文,指责王阿姨作为业委会主任在物业服务资金支出审批中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和谐的小区因此分成了两派,部分业主站在了黄大叔这边,跟着指责王阿姨;另一部分业主则支持王阿姨,认为指责没有依据。王阿姨更是觉得黄大叔的指责损害了她的名誉,聘请了律师要向法院起诉。黄大叔也不示弱,回应称“奉陪到底”。此时恰逢业委会换届,这么一闹,不仅影响召开业主大会解决公共收益使用等现实问题,也没人愿意竞选业委会主任了。 了解情况后,唐墨华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居民之间因对小区公共事务意见不一而产生的名誉权纠纷。案情虽然不复杂,但双方一旦进入诉讼“拉锯战”,矛盾将在小区持续发酵,影响小区整体的团结稳定,应该尽快化解矛盾。 接下来几天,唐墨华多方了解了小区业委会的履职情况,并通过叶书记多次同王阿姨和黄大叔沟通。终于,双方答应一起到居委会谈一谈。 这天,黄大叔情绪很激动,说自己是一名热心的小区居民,听说王阿姨利用职务谋取私利,导致小区业主被物业公司追着讨钱,觉得非常气愤,便连夜写了一篇长文,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行使监督权。 唐墨华对黄大叔的热心给予了回应,随即又向他询问:“你在微信群里说王阿姨虚报冒领、以权谋私,有什么依据吗?”“依据是没有,我也只是听别人说的。”黄大叔的语气明显弱了许多。 唐墨华分析道,小区实行酬金制后,小区的每一笔物业服务支出都需要业委会审批,这些费用支出是否合法合理确实需要全体业主的监督,但监督权的行使是有合理限度的,如果对王阿姨的指责只是道听途说,那么就可能构成侵权了。黄大叔听了没有反驳,唐墨华知道这几句话说到他心里了。 唐墨华趁热打铁,向王阿姨和居委会干部仔细核实了黄大叔在微信长文中表示不满的几件事情,一件件耐心解释给黄大叔听。慢慢地,黄大叔的眉头舒展开来了。 当唐墨华提议通过书面形式向王阿姨赔礼道歉时,他诚恳地说:“都听法官的!” 说服了黄大叔,唐墨华又去做王阿姨的工作,但王阿姨坚持要通过到法院打官司的方式澄清事实。为了消除王阿姨的不理解,唐墨华向她解释了诉讼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提出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对于修复双方关系更有利。终于,王阿姨的心结也解开了。 做通双方工作,时间不知不觉已是中午十二点。黄大叔在道歉信上郑重地签了名,并承诺发到小区微信群,以消除对王阿姨的不良影响。王阿姨也主动与黄大叔握手言和。 黄大叔开心地对王阿姨发出了邀请:“王阿姐,中午吾请侬切饭,饭店已经订好了!” 看着刚刚还剑拔弩张的两个人像老朋友一样相邀吃饭,在场的每个人比他们还高兴,“看着你们和好,我也可以开心地回院吃食堂了!”唐墨华一席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唐墨华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 来源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综合处 文字:汪雅云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