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共和新路街道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心工程。
在延平小区,共和新路街道锦灏居民区党总支正以党建为“圆心”,牵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辖区单位”的“多方拼图”,用“定制化方案”与“机制化协同”破解老旧小区治理中的难题。
从泵站墙下的跨域除险到居民家中的管道根治,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实践既有破解难题的“速度”,更有温暖民心的“温度”。
泵站墙下的“跨域除险”
“五步协同法” 打通各方壁垒
“小区旁边的延长路泵站墙体开裂了,树再长下去怕是要塌!”今年年中,延平小区居民发现,与小区相邻的延长路泵站围墙出现明显裂缝,部分墙面轻微外倾。经查看,是小区内靠近泵站的树木根系长年扩张、挤压墙体导致结构受损。
可这事涉及“小区树木(业主所有)、泵站设施(产权单位)、好德便利店(相邻商户)”三个主体。谁来牵头、谁来执行、谁来担责,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锦灏居民区党总支主动当起“粘合剂”,创新推出“五步协同法”:第一步,组织“延长路泵站+延平小区中建物业+业委会”三方现场核查,共同确权“树木根系挤压是主因”,明确责任边界;第二步,延长路泵站作为设施产权方,快速出具《围墙维修方案》,标注墙体维修的具体范围,同步申请专项维修费用;第三步,业委会牵头召开居民会议,拿着现场裂缝照片,向居民说明“泵站墙体坍塌可能影响小区安全”的紧迫性,最终表决通过树木砍伐提议;第四步,业委会按合规流程,向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交树木砍伐申请,确保手续合法;第五步,施工阶段多方配合——绿金公司负责专业砍伐树木(先截枝、再伐干、后清根),泵站维修团队进场修复围墙,中建物业划定警戒线引导居民绕行,好德便利店主动腾出门店周边空间,为施工让道。
一个半月的时间,从确认隐患到完成修复,曾经“各管一段”的难题,在党建引领下迎刃而解。如今,修复后的围墙平整稳固,消除了安全隐患。


反溢马桶后的“畅通行动”
溯源根治终结反复堵塞
“马桶又反溢了,家里全是异味。”今年年初,延平小区1号、4号楼2楼居民多次向物业求助——污水总管频繁堵塞,污水漫到卫生间地面,尤其影响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物业来了好几次,每次都是疏通完管几天,过阵子又堵,治标不治本的“应急处理”,让居民越来越不满,最终找到了居委会。

“民生问题不能‘将就’,必须彻底解决!”锦灏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召集居委会、业委会、中建物业开紧急会,决定不走“反复疏通”的老路,而是从“找根源”入手。业委会提议,聘请专业管道检测团队,彻底查清堵塞原因。检测结果出来了,是“污水总管衔接处老化变形”,导致污水流通不畅、反复淤积,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污水总管出水口改道”。
方案定了,可居民的顾虑还得打消:会不会破坏路面?施工要多久?针对这些疑问,锦灏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党员骨干逐户走访,拿着“施工示意图”一一进行解释:“只开挖小区东侧1米宽的路面,3天就能完工,施工后24小时内恢复平整,不影响停车和走路。”

如今,中建物业还建立了“污水总管定期巡检制度”,每月检查、每季度疏通,业委会负责监督记录,曾经“半月一堵”的难题,变成了“半年无投诉”。
延平治理的“拼图逻辑”
党建是“圆心”,多方是“半径”
从泵站围墙的“跨域除险”到居民家中的“管道根治”,延平小区的治理实践,藏着老旧小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锦灏居民区党总支始终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圆心”,而“五步协同法”“多方会商机制”“长效监管机制”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则是延伸治理半径的“纽带”。



(信息来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