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现象,一场城市活力与治理的精品“浓缩”。第十届陆家嘴国际咖啡文化节落幕,成千上万的咖啡爱好者、潮流人士、网红博主奔赴陆家嘴中心绿地,在咖啡醇香与悠悠青草香交织的秋日慢时光里,体验生活美学的碰撞。
咖啡节的火爆“出圈”与岁月静好,不光是城市格调的生动诠释,也是精细化治理水平的集中展现。从整洁有序的环境,绿意盎然的草坪,到多处咖啡渣的回收利用点,绿化保障部门通过缜密高效的服务网络,让咖啡的“余韵”更悠长。
秋高气爽时节,陆家嘴中心绿地氤氲着复合的咖啡香,“全球风味”在这里交织,摩肩接踵的人潮里,有人为一杯特调而来,有人为拍一组出圈的美照而来,也有人为了感受秋日的慢时光,拿咖啡香去去“班味儿”。

连续两年到陆家嘴咖啡节“报到”的梁小姐,喝着咖啡,坐在长椅上悠闲地望着往来的人群,在她看来,这里不仅是一场咖啡爱好者的狂欢派对,更像是一个综合的咖啡休闲空间。“今年进来的时候看到入口处就有音乐,引进的品类也比去年更丰富,还有很多文创相关。这里就像是一个咖啡生活空间,可以感受到咖啡融入了此刻你的生活,很悠闲。”
在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开放式草坪——陆家嘴中心绿地,咖啡的醇香并没有掩盖草木的清新,热闹的烟火气与环境的井然有序相得益彰。这份秋日限定的美好,不仅在于咖啡的风味,还在于精细化的服务保障。
陆家嘴中心绿地项目经理陈钦尧告诉记者,咖啡节期间,这里的人流量是平常的8倍以上,超大客流对环卫作业提出了不小的考验。为此,他们做了详细的预案,从分区管控、点位值守和应急储备三方面推进,划分5个保洁责任区,实行不间断巡回保洁。“我们在现场增设了8处固定垃圾桶点位,每个点位配置“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三分类垃圾桶,标识清晰,每个点位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实时清理。针对突发垃圾拥堵或设备故障,我们预留5名机动保洁人员以及1辆备用清运车,确保10分钟内响应处置。”
陆家嘴中心绿地园长朱建剑这几天的微信步数都超过三万,手边的对讲机一直没停。“我们现场保障时间是6:00-22:00,这几天的主要工作是卫生保障,哪个点位垃圾多了,哪个地方有咖啡渍,要协调及时处理跟进。”
除了用脚步丈量清洁程度,管理部门还运用智慧化手段提升保洁效率。每个垃圾桶都安装了一套满溢报警系统,一旦出现垃圾满溢情况,负责人可以通过手机APP即时接收报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现场人员处置;此外,在广场开阔区域还部署了1台无人扫地机循环清扫。
在看得见的保洁之外,更多“看不见”的呵护深藏于土壤与草木之间。陈钦尧介绍说,在活动之前,他们提前控制活动区域草坪高度,减少人流碾压损伤。“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对暖季型百慕大草进行重修剪,再按25-30g/㎡的密度撒播冷季型黑麦草草籽。后续,我们将设置防护围栏,安排专人每日巡查保湿情况,预计2周左右,草坪可以全面返绿。”
咖啡醇香逐渐散去,但“余韵”却以另一种方式在中心绿地传播。回收到的咖啡渣将进行再生利用,经过专业化处理后,反哺草坪绿化。“我们建立了咖啡渣“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的全流程专项处理体系,渣水分离后,污水直接排入污水管道;而咖啡渣经过腐熟工艺处理,经检测达标后,将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现场绿化。这种资源化利用既减少了垃圾清运压力,也实现了绿化养护的循环赋能。”陈钦尧说。
当咖啡的“余香”化作滋养草坪的“养料”,这座城市于细节处所展现的治理智慧、人文关怀与绿色担当,沉淀为了一份更持久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