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 又逢重阳 作为消费权益的“守护者” 市场监督部门在此特别为 老年朋友们送上一份消费提示 帮助大家增强防范意识 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是老年人消费纠纷的高发区,请务必牢记以下几点: 警惕“免费”诱惑:一些不法商家常常利用 “免费礼品”“专家讲座”“健康讲座”或“免费旅游”等手段吸引老年人。请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活动最终目的很可能是推销高价产品。 认准“蓝帽子”: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清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和批准文号。您可以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文号真伪。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用于治疗疾病。任何宣传“包治百病”“神奇疗效”的产品都是虚假宣传。身体不适务必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切勿因服用保健品延误治疗。 谨慎购买医疗器械:选购医疗器械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仔细查看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明。切勿轻信诸如对糖尿病等疾病有“奇效”的产品宣传。 养老理财与服务:当心“甜蜜陷阱” 选择养老服务和进行投资理财时,请擦亮双眼,防范风险: 选择正规养老机构:一些组织未经登记却打着养老服务机构的名义开展活动,这类主体既无资质,也无质量与安全保证。选择时,可通过民政部开通的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查询具备资格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 细签合同,明白缴费:在缴纳养老服务费用前,一定要与机构签订正规的服务合同,仔细阅读涉及服务内容、周期、收费以及退费方式的条款。缴费应通过正规渠道,切勿向个人账户转账或支付现金。同时,要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大额支付服务费,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 远离高息投资诱惑:一些不法分子以“养老理财”“会员制养老”“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承诺高额回报,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请切记,“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甚至可能是非法集资陷阱。涉及大额投资,务必与子女或家人商量。 新型购物与信息保护:慎对“隐秘陷阱” 随着生活方式变化,一些新型消费陷阱也需要特别防范: 警惕“私域直播”套路:一种更为隐秘的“私域直播”购物陷阱值得警惕。这类直播通常通过微信群或私聊发送的链接进入,没有回放,也难以找到售后入口。直播间可能利用编造故事、虚假人设、制造健康焦虑等方式推销商品。警惕不明购物链接,建议不轻易通过不明链接购物。 保护好个人信息:一些经营者会以免费体验、上门服务等名义收集老年人的个人身份、家庭住址、财务状况等信息。请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避免后续被“精准营销”甚至诈骗。 网购选择正规平台:网上购物时,请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的电商平台,查看商家的信用和用户评价。对于无法退出的广告界面、价格异常低廉的商品要保持警惕,谨防诈骗。 市场监管部门温馨提醒↓ 依法理性维权 记住这“四大法宝” 如果不慎遇到消费纠纷,请保持冷静,依法维权: 保留消费凭证:无论是线下购物还是线上交易,都请务必妥善保管好发票、收据、电子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这是维权的关键证据。 先与商家协商:发生问题时,可先尝试与商家或平台沟通,提出合理诉求。 寻求官方帮助:若协商未果,可及时拨打12315热线电话,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 多与家人沟通:遇到涉及千元以上的大额消费时,主动与子女、家人沟通。他们可以从更客观的角度帮助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编辑:罗时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保健与医疗消费:警惕“温柔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