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落实美丽上海建设重点任务,切实解决建成区居民关注的水环境问题及亲水需求,改善社区周边环境,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收集整理了在本市水美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形成“水美社区”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建设更多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水美社区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度水美社区
优秀案例展示⑩
闵行区新虹街道北横泾水美社区
基本情况
新虹街道作为进博会服务保障主战场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行政区域面积19.26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10万。区域内共有河道20条,总长度23.36公里,水域面积约104万平方米。
近年来围绕“水污染、水安全、水景观”三大要素,凭借“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规划设计和“进博会”的发展契机,精准施策,将“进博要求”变成了“新虹标准”“新虹要求”,而今河流“鱼翔浅底”、道路“席地可坐”,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切实改善。

具体做法
推行一体化养护,保障河道治理成果

推行“新虹街道河道综合一体化养护”,将河道水域、陆域、景观绿化、附属设施一并纳入,落实一家养护单位,统一养护标准,提升养护效率,避免职责推诿,确保整体环境品质。进博会期间,增加养护人员、加大养护频率,落实沿河步道、亲水平台每日冲洗,做到30分钟内响应,2小时内处置完成。

管建结合,建设水美社区
依托河道综合养护的优势,以“护水”为基、“便民”为要,在精细化治理河道环境的同时,同步推进沿岸步道修缮、照明系统升级、警示标识增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织密民生服务网络。这些举措精准回应了居民休闲漫步、日常通行的切身需求,更从根本上消除了临水区域的安全隐患,为市民每一次出行筑牢坚实可靠的“安全防线”,让河道沿岸成为兼具生态之美与安全之便的宜居空间。

滨水空间开放,营造景观亮点
结合周边已建成口袋公园、休闲绿地、健身绿道等,新建16处对外连通通道,同步改造亲水平台节点,建设滨水开放空间,为周边商务区白领,百姓提供多样性健身休憩场所。

水下地形塑造及沿岸水景观打造
通过水下地形塑造,形成浅水景观平台,种植挺水植物,在深水区域种植沉水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另外,通过人行步道、绿化种植等陆域空间重构,局部观景节点改造,增设长瀑布一座,打造立体沿河景观,提升河道水质。
治理成效
根据水美社区7项主要评价指标,新虹街道结合实际,以河道整治亮点为导向,结合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及周边公园绿道等城市建设,通过推动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将北横泾建设为 “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 的生态景观河道,提升区域整体景观形象,为进博会打造优美景观。
未来计划对北横泾沿岸兴虹路、扬虹路、锡虹路等6处桥下空间进行改造,打通现状滨水步道断点,进一步提升滨水开放空间体验,进而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水利中心、闵行区水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