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两场报表工具应用培训与答疑会的顺利结束,杨浦完成了报表工具在全区范围内的应用推广培训。这标志着,自2025年3月作为全市试点区率先启动街道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以来,杨浦区正从前期的框架搭建、报表梳理,全面转向全领域实战应用的新阶段。这场以数字化为抓手的“减负”攻坚战,正深刻改变着基层的“报表生态”。截至目前,全区报表底账压减率达72.7%,综合减负率达86.2%。
01
啃“硬骨头”:731张报表底账“瘦身”至89张
为基层减负,源头是关键。杨浦的第一刀就砍向了报表“存量”。

自试点以来,杨浦创新推动“双确认”工作——不仅要业务部门“点头”,更要街道“拍板”,并积极配合推进市级报表反馈沟通,力争从市级层面打通壁垒。成效是显著的:全领域731张报表底账“瘦身”至89张,其中区级报表仅47张,并通过数据治理实现近49.5%的预填率。
报表“瘦身”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保留的报表填报更高效、更智能,是杨浦区试点的核心课题。为此,杨浦区近期推动了全领域报表“实战”培训,并做好全员“赋能”。

“实战”的底气,来自“杨数通”报表工具的支撑。目前,全领域47张区级报表已全部开展实战,其中33张已实现“单轨运行”并正式移交业务部门。这意味着,这些报表彻底告别了传统的“Excel满天飞”模式,统一纳入数字化平台管理。
“实战”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比如,区人社局的“单位用工申报网格情况汇总表”,通过后台数据打通,现在已升级为“智能报表”;区民政局的“低保变动情况汇总表”等一批救助类报表,正通过一系列市级救助业务相关数据资源目录进行落地数据计算,提供预填数据报表,基层仅需核对。
02
增“软实力”:全区完成报表工具培训,赋能基层一线
为了让基层工作人员真正把新工具用好、用顺,10月24日,区数据局组织完成了最后两场工具应用培训与答疑。

这两场培训设计得极有针对性:一场面向“报表管理员”,重点介绍用数、管数功能,可通过平台实现批量任务下发,并实时查看各街道数据填报进度;另一场面向“填报人员”,详细介绍日常填写的实用功能,目前可为街道填报人员提供批量修改、导出导入、自动计算等功能。

至此,覆盖全区12个街道所有管理员和填报人员的推广培训工作全面完成。这不仅是“技术交底”,更是“思想统一”,为“只报一次”工作在杨浦全区落地生根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只报一次”的改革非“一日之功”。从“试点”迈向“常态”,杨浦区的工作蓝图已然清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杨浦区将参考市局下发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合区内“精文减会”相关精神,抓紧完善本区街道报表数据的“实施方案”和“准入机制”,用制度化手段固化来之不易的减负成果。

同时,区数据局将持续跟进常态化报表清单的确认工作,协调好部门确认和协同确认,确保报表清单“动态更新、权责清晰”。
在应用推广上,区数据局将持续推进剩余报表的“单轨运行”和移交工作,并组织好基层落地使用过程中的答疑解惑,当好“技术后援”,跑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这项为基层减负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文字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文茜婷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