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越虹·人民城市议事厅·基层治理大讨论”暨虹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微问政”活动,在金汇街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区镇人大代表、居民群众代表,及消防、快递、物业等行业专家代表会聚一堂,围绕“你的小电驴安全吗?”这一民生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作为虹桥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载体,“越虹·人民城市议事厅”依托全镇优化完善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布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虹桥基层实践站”为核心构建“1+6+28+X”民主实践网络,始终秉持“共商街区事,齐解治理难”宗旨分层开展协商。今年以来,虹桥镇已通过这一平台开展了“聊聊电信网络诈骗这件事”“悦享闵行,破解舍得花的密码”等活动,以“听民意、纳民智”推动人大职能融入基层治理,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放眼当下,电动自行车无处不在,小区里见缝插针式的到处停放、商超外满满当当的停车区、在身边嗖嗖经过的“小蓝小黄”。据统计,目前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至少有3.5亿辆,平均每4人就有1辆。但便捷背后,充电安全、停放秩序、规则遵守等问题日益凸显:一旦充电、停放、保养环节出现疏漏,“小电驴”就可能变身“火患”,成为安全隐患。 现场观看警示教育片 一边是“小电驴”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一边是要牢固守护的安全防线,如何让电动自行车真正成为我们的生活好帮手? 虹桥镇城运中心主任王黎阳首先就虹桥镇电动自行车安全形势和工作情况介绍:截至目前,虹桥镇电动自行车系统录入48555辆,使用密度极高;配套已建成非机动车库(棚)619个、充电设施1552组,社会面布局84组充换电柜及94个充电场所,“车多位少”矛盾初步缓解,但风险仍存。针对充电火灾、违规停放等问题,城运中心联合多部门推出“组合拳”:攻坚架空层隐患守好“生命通道”、优化充电设施兼顾安全与惠民、严查违规织密“监管网”、强化宣传筑牢“全民防线”、严管销售维修从源头控风险。 镇人大代表徐烨聚焦产品质量与长效管理,她指出,车身设计与车速不符、新旧电瓶更换质量不达标易致自燃,她建议加强生产商质量评估与不合格产品查处,同时开展购车人安全宣传,探索“一户一档”管理模式,通过App推送电瓶年限、温度过载警报。 当前“防护网”侧重硬件,但居民飞线充电、楼道停车等习惯与侥幸心理仍存。镇人大代表侯剑强建议招募“安全楼栋长”,以邻里情谊柔性劝导;建立“隐患随手拍”微信群,用社区积分正向激励居民报险。 镇人大代表卢身政关注沿街商铺工作人员充电安全,建议增设街面便民充电设备或换电箱;京东快递小哥蔡子琪认可虹桥镇现有充电设施布局,同时希望降低换电柜使用成本,推广“换电”模式减少个人充电风险。 上虹居民区代表诸奉建议明确社区管理权限,同时增加充电桩数量,平衡安全与便利,她认为“宣传是一种手段,但处罚更有效”。虹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李栋梁却指出了“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困境,他从强化资源利用角度建议可将小区间空地改建停车场;虹桥派出所副所长黄天虹则强调安全宣传的重要性。 与会代表的建议与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实效。结合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虽亡人火灾得到遏制,但停放设施缺口、老旧车辆淘汰周期长、违规停放改装等问题仍未根治。各方最终达成共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是“生产—销售—登记—使用—回收”全链条系统工程,需政府、社区、居民三方同频共振:政府政策设计为“方向标”,社区落地执行为“主阵地”,居民自觉践行为“压舱石”。 唯有三方合力、长期发力,才能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让这一便捷出行工具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助力”,为每个家庭筑牢平安防线。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