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同仁医院 > 文章详情

【科普先锋】你的身体,是不是在悄悄“长歪”?

转自:上海市同仁医院 2025-10-30 17:29:39

挺拔的脊梁,被称为生命的中轴线。但当它悄悄写下一道不该有的“弯弧”,便成了我们常说的——脊柱侧弯

什么是脊柱侧弯?

它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同时可能伴随椎体旋转、矢状面生理曲度异常等情况,不仅影响外观,严重时还会损害心肺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

脊柱侧弯示意图

主要分类

01

特发性脊柱侧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80% 以上,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肌肉功能、生长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脊柱畸形容易快速进展。

02

先天性脊柱侧弯:因胚胎时期脊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如椎体分节不全、椎体形成不良等,病情进展相对明确,需早期干预。

03

继发性脊柱侧弯:由其他疾病引发,常见诱因包括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骼疾病(如佝偻病、成骨不全)、胸部疾病(如严重胸廓畸形)等,侧弯是原发疾病的伴随症状。

诱发因素

除了先天因素,我们日常中一些不经意的坏习惯,也可能在悄悄加重脊柱侧弯,尤其是在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快车道”的青少年阶段。

FACTOR

1

姿势“拉偏架”

长期单肩背包、或者写作业、看电视时习惯性歪着坐、斜着站等姿势会让脊柱两侧的肌肉力量失衡。久而久之,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把柔软的脊柱朝着一个方向推弯。

FACTOR

2

肌肉“厚此薄彼”

一些单侧发力为主的运动或生活习惯(如单侧投掷、打乒乓球),如果没有注意均衡训练和放松,会导致身体一侧肌肉比另一侧强壮得多。这种不平衡的拉力,同样是诱发或加重侧弯的常见因素。

那么,这些不起眼的坏习惯,最终会给身体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信号呢?

01

外观异常:站立时双肩不等高、一侧背部隆起、腰部不对称,弯腰时背部畸形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躯干倾斜。

02

功能障碍:轻度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中重度患者可能出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甚至影响脊柱活动功能。

03

全身影响:严重侧弯会压迫胸腔、腹腔内的脏器,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如活动后气喘、易疲劳)、消化功能紊乱等,极端情况下可能影响脊髓,引发大小便功能障碍。

了解这些警示信号后,最关键的问题是:一旦发现,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

1

观察随访

适用于 Cobb 角<20°、进展缓慢的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每 6-12 个月复查一次,并纠正不良姿势,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避免病情加重。

2

支具治疗

适用于 Cobb 角 20°-40°、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患者。通过定制的矫形支具固定脊柱,限制侧弯进展,需每天佩戴足够时长(通常 16-23 小时),直至骨骼发育停止。

3

手术治疗

适用于Cobb 角>40°、病情快速进展(每年增加 5° 以上)、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或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目的是通过脊柱融合、内固定等方式矫正畸形,阻止病情发展,保护脏器和脊髓功能。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脊柱活动能力。

对应措施的选择建议寻求专业医生指导哦!

TIP

脊柱侧弯手术X线图像

预防措施和建议

01 端正姿势,告别“歪斜”

提醒孩子避免单肩背包、歪坐斜靠等“拉偏架”的姿势,减少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让“站如松,坐如钟”成为身体的记忆,为脊柱减负。

02 强健肌群,构筑“天然护腰”

强大的背部与核心肌群是脊柱最天然的“保护支架”。鼓励孩子多参与游泳、平板支撑、引体向上等对称性运动,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稳定。

03 定期筛查,抓住干预良机

建议为10-15岁的孩子每年进行一次脊柱健康检查。家长也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多关注孩子的双肩、背部是否对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04 均衡营养,夯实骨骼基础

保证足量的钙与维生素D摄入,如同为骨骼的建筑工地提供优质原材料,能促进骨骼强健发育,从基础上降低侧弯发生与进展的风险。

重要提醒

最后,我们想郑重提醒:面对脊柱侧弯,科学的道路就是最快的捷径。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的骨科、脊柱外科或康复科,让专业医生为您“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请相信,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干预,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孩子赢得一个更挺直、健康的未来。

专家简介

余将明

医学博士,骨科行政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脊柱微创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任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等,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在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先后赴韩国、德国、美国、荷兰等国家访问交流。在开展脊柱外科传统开放优势技术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脊柱内镜、通道等微创技术治疗各种脊柱伤病。目前主刀完成脊柱外科开放与微创手术4000余台,微创率超过60%,优良率达到95%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发表SCI文章2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临床专项及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等项目8项。针对脊柱退变性疾病诊治的疑难问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构建和完善了脊柱退变性疾病精准化、微创化及个性化诊疗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手术节段,减少手术创伤,更好的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并获得东方英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医务工匠”、“长宁工匠”等荣誉称号。目前担任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上海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微创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结合学会微创骨科委员会常委等20项学术任职。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肿瘤及结核等脊柱外科疾病的诊疗。尤擅长应用脊柱微创技术治疗各种脊柱疾病,如颈椎内镜技术(PECD)、腰椎椎间孔镜技术(PELD)、单侧入路双通道技术(UBE)、微创通道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MIDLIF及OLIF等)及数字化导航技术等。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二下午

供稿:那日苏

审核:余将明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TONGREN HOSPITA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