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人才 > 文章详情

“金聚闵行”!超90家企业今年已受益

转自:上海人才 2025-10-30 17:31:40

投影幕布上,生物质绿能颗粒、固态材料等前沿项目介绍循环滚动;台下,投资机构代表手持纸笔,不时记录关键信息;项目讲解一结束,双方便围坐在一起,就技术细节、市场前景展开热烈交流……近日,一场由上海闵行金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闵金投”)主办的新材料赛道专题双周路演,在大零号湾金融港火热上演。5家项目公司与9家投资、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精准高效的产业资本对话。

这场主题路演活动,正是闵金投积极构建开放协同、赋能实体的热带雨林式科创金融生态的生动缩影。为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公司主动联合区相关部门及各街镇(园区),为企业搭建融资桥梁。尤其自6月推出“金聚闵行、产融共行”双周路演以来,进一步推动了优质项目与资本达成深度对接,让科创企业与资本的“双向奔赴”更高效、更顺畅。

项目方亮硬招技术与规划并重

“我们的绿色甲醇采用‘全国产颗粒+海运集中加工’模式,相比北方企业的同类产品,每吨能节省600~800元运费。”在当天的路演活动中,上海秸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向在场投资代表详细介绍着项目优势。作为今年8刚在大零号湾成立、首次亮相投资机构的新兵,秸生科技此次带来的生物质绿能颗粒项目,不仅明确了“可替代煤炭与原油”的清晰定位,更计划结合绿色风电,打造可在全国复制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这次路演对我们来说,既是探路,也是为A轮融资铺路”陈伟坦言,希望借助闵金投搭建的平台,一方面对接社会化资金,另一方面依托闵行区政府的优质资源,加速项目落地进程。

在路演现场,像秸生科技这样带着“硬科技”而来的项目不在少数。从可助力清洁能源发展的氢能源材料,到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硫基化合物,各项目公司负责人围绕技术壁垒、成本控制策略、长远市场规划展开细致讲解,生动展现出新材料领域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让在场投资机构看到了科创企业的强劲实力。

缩短与科创企业对接距离:“收获远超预期!”

“我们筛选项目时,优先看三个核心要素:赛道是否契合‘双碳’发展趋势、团队是否具备‘研发+运营’的复合型搭配、商业模式能否真正落地。”临港数科投资总监王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作为一家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基金,临港数科对早期项目的评估,尤其看重团队的行业研究背景与产业化实践经验,力求精准挖掘有潜力的科创项目。

“这是我们今年7月更名‘科技支行’后,首次参与这类路演,收获远超预期”招商银行闵行科技支行相关负责人陈磊的话语中满是认可。据他介绍,更名后的招行闵行科技支行,针对科创企业特点,推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产品,同时还配套了跨境服务、金融科技服务及人才个人服务,从多维度全方位助力科创企业成长。

在陈磊看来,闵金投搭建的路演平台兼具灵活性与优质性,参演企业不仅研发基础扎实,而且覆盖范围广,为银行开拓科技企业客户提供了重要且高效的渠道,有效缩短了银行与科创企业的对接距离

双周路演成常态产融共行见实效

据悉,针对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发展瓶颈,今年闵金投以服务实体经济、赋能产业发展为核心,搭建常态化投融资对接平台,推动资本与优质项目高效匹配。截至目前,已举办48投融资对接活动,为90余企业精准链接融资需求。尤其6月中旬起推出了“金聚闵行、产融共行”双周路演,已按产业与区域特点组织了9场专题活动(覆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吸引40余个项目与金融机构深度对接,并提供“融资+融智”双重服务。

双周路演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多家企业通过活动不仅与投资机构达成意向合作,还成功拓展了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实现了“资本+产业”的双轮驱动。例如,参与路演的浦江镇某生物医药企业,不仅获得了股权融资的机会,还与金融机构量身定制了适配企业发展的贷款方案,为企业发展注入了“资金活水”;某航空航天企业则通过路演对接了产业链关键合作伙伴,大幅加速了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的进程,推动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我们希望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彻底打破信息壁垒,让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闵金投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参与设立10只基金,总规模达246亿元。同时,随着近期闵行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基金发布,公司正积极构建“百亿资金、千亿规模”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投资力度,为闵行及上海科创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来源:科创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