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厉害了!小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在中华艺术宫展出,高校专家亲自来指导

转自:第一教育 2025-10-30 18:01:12

“这个装置中的白露节气露水版画和烧箔画扇子是我制作的,还有不少作品是和同学一起完成的,比如秋分主题壁画、掐丝珐琅等。”黄浦区瞿溪路小学五年级男生章益维告诉第一教育,“当我得知,我的作品能在中华艺术宫展出,被更多人看到,很有成就感。”

10月29日,在中华艺术宫的序厅,一个主题为“二十四节气的民间美术”的艺术装置前,有不少观众驻足,装置中的作品出自一群小学生之手,美术教师再进行整体设计和组合。

据悉,作为“华东师大美育基地”,黄浦区瞿溪路小学借助高校资源,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的作品有机会进入中华艺术宫等艺术场馆。

走近这一装置,可以看到里面的作品类型有版画篆刻、掐丝珐琅、泥板壁画绘制、结绳编织等,展现了谷雨、秋分、大雪等不同节气的场景。

校长张建元也来到了展览现场,看到学生的作品首次走进中华艺术宫,他很自豪,“孩子们的作品能在专业场馆展出,这是对他们的极大肯定。这种‘被看见’的体验能增强他们对艺术创作的成就感,点燃他们长期的艺术兴趣。”

学校美术教师苏申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民间美术’是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推出的特色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将传统文化与民间美术技艺融合,每个节气都对应一项民间美术实践活动。”

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还收获了不少节气小知识。

学生章益维讲起节气的特点和传统习俗时如数家珍,“白露时节候鸟南飞、秋分昼夜等长、春分放风筝、清明踏青……在美术创作中,我了解了大自然的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觉得生活中的每个节气都是独具意义的。”

据了解,因为与华东师大的长期合作,学校获得了“社会大美育”课题的专家指导、课程设计支持、研究生驻校教学服务等,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现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共同创作了一幅“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拓印长卷,深入感受每个节气的自然物候特征与文化内涵。

“我在拓印时,发现图案没有印完整,下次还要改进。”“我在工具的操作上还不够熟练。”体验过后,学生们现场进行复盘,一旁的指导老师耐心地为孩子们的作品提出建议。

这样一堂在美术场馆中开设的美术课,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建元谈到,学校美育课程和活动的设计、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校家社”教联体资源互助作用,将艺术场馆、高校资源等充分融入学校美育课程的构建、实施中。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打破 “课堂即美育全部” 的局限,不断拓宽学生美育课程的学习空间,为每个孩子的基础艺术素养培养、审美兴趣激发与健全人格塑造助力。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