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文章详情

六岁女孩为何跳不动?瑞金专家抽丝剥茧,揪出染色体里的“绊脚石”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5-10-30 18:06:16

初秋,瑞金医院儿内科肖园主任医师的诊室里,6岁的甜甜(化名)在妈妈的搀扶下慢慢走进来。这个本该像小麻雀一样蹦蹦跳跳的孩子,却显得格外“笨重”。

诊室里来了

一位不会跳跃的小姑娘

01

“医生,孩子两年前就发现不对劲了。”甜甜妈妈的声音带着焦虑,“一开始以为是缺钙,补了半年没效果,后来幼儿园老师说她跑步总摔跤,跳也跳不动,连滑梯都上不去。我们跑了好几家医院,查了血、做了B超,甚至查了基因,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翻看甜甜的病历本,一串刺眼的 “向上箭头” 格外醒目:肌酸激酶17303 U/L远超22-269 U/L的正常参考范围。该指标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与肌肉细胞中,而外院心超检查已排除心脏病变,这意味着甜甜的肌肉可能正在 “悄悄受损”。血检结果同时提示,她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也明显超标。更令人揪心的是,智力评测结果显示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轻度落后,比如不会自己整理玩具、难以理解简单的指令等。此前甜甜在外院接受的全外显子测序(一种常用基因检测手段),并未发现能解释上述症状的致病基因。“孩子症状如此典型,怎么会找不到病因?” 甜甜妈妈满心困惑。儿内科肖园主任医师细致分析病历后,当即决定将孩子收入病房进一步检查。

寻找真相,线索指向“DMD” 

02

入院后,医生给甜甜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当让甜甜从地上站起来时,她的动作让医生心头一紧:只见她先趴在地上,双手撑地,膝盖跪在地面,再用手扶着膝盖、大腿,逐步“攀爬”身体,一点点把身体“撑”起来,最后才能站直。这个动作,在医学上有个专门的名字:Gower征阳性是下肢近端肌肉力量不足的典型表现,尤其常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如杜氏肌营养不良)。运动评估结果更印证了医生的判断,复查血液,肌酸激酶依然高达16034 IU/L。

“孩子的症状太像DMD了。” 肖园医生说。“DMD”全名叫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是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之一。DMD如同潜伏在肌肉中的 “小偷”,由 X 染色体上的 DMD 基因异常(缺失、突变)所致。该基因负责合成肌营养不良蛋白,它是肌肉细胞的 “支架”,可维持肌肉弹性与稳定性。基因异常会导致蛋白合成受阻,肌肉细胞失去支撑后逐渐破碎坏死,进而造成运动能力逐步衰退,最终可能累及心脏、呼吸肌危及生命。DMD的症状往往在3-5岁左右开始显现,家长很容易误以为是“孩子懒”“发育慢”,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DMD特征

①跑不稳、爬楼梯难、Gower征阳性;

②肌肉无力“从下到上”:先出现下肢无力(比如走路踮脚尖、容易摔跤),逐渐发展到上肢(比如举不起玩具、扣不上纽扣);

③假性肌肉肥大:小腿肌肉摸起来很硬,看起来 “壮实”,但其实是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了受损的肌肉,属于 “虚胖”;

④肌酶显著升高:就像甜甜的检查结果,肌酸激酶常常是正常值的几十甚至上百倍,这是肌肉细胞坏死的 “信号”;

⑤多系统受累:部分孩子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合并症如自闭症、多动症等(约 30%)、心肌损伤(比如心律失常)、脊柱侧弯(长期肌肉无力导致身体变形)等问题。

DM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男性很容易发病;而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即使其中一条携带异常 DMD 基因,另一条正常的 X 染色体也能合成足够的 “肌营养不良蛋白”,所以女性通常只是 “携带者”,不会表现出症状。那么,为什么身为女孩的甜甜会出现如此典型的DMD症状?

谜底解开,

这个罕见病终于真相大白

03

为了破解谜题,肖园医生团队给甜甜做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她的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12号染色体发生了“错位”:X 染色体短臂(p21.1区域)的一段,和12号染色体长臂(q24.32区域)的一段 “交换了位置”,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染色体平衡易位。为了精准确认,医生又安排了更先进的光学基因组图谱(OGM)检测。如果说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拍全身照”,OGM就是“高清CT”,能精准定位染色体上的每一个“断点”。检测结果证实了猜想:甜甜X染色体的断裂点,恰好位于DMD基因的第44号内含子区域。这就像一条“基因项链”被拦腰剪断,导致DMD基因无法正常工作,自然无法合成“肌营养不良蛋白”。

但是,甜甜另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为什么没能“救场”?检查显示,她体内常的那条X染色体竟然100%失活了!就像工厂里的“备用发电机”完全罢工,只剩下那条携带断裂DMD基因的X染色体在“孤军奋战”。至此,甜甜的“怪病”终于真相大白:染色体平衡易位,导致X染色体上的DMD基因断裂,失去功能;正常X染色体100%失活,无法弥补DMD基因的缺陷;双重打击下,肌肉细胞缺乏“肌营养不良蛋白”,引发DMD。

终于知道“敌人”是谁,甜甜一家既难过又松了口气。虽然目前DMD还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综合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面对儿童肌肉疾病,不能只依赖单一检查,需要多维度排查。”肖园主任医师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3岁后仍跑不稳、容易摔跤,且症状逐渐加重;无法完成双脚跳、爬楼梯困难,需要用手辅助;小腿肌肉异常“粗壮”,但力量差;孩子学习能力、语言发育比同龄孩子慢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门诊信息

儿内科

肖园 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国际医疗部:周五下午

肌营养不良专病

专病门诊:周五下午

欢迎转发点赞

撰文丨王燕菲 祁洁

审核丨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