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疗期间到底能不能拔牙?
很多患者都有这个疑问。确实,有时候连医生们的说法听起来都不太一样:有的说可以,有的却坚决反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答案不是简单的“能”或“不能”,关键取决于一个核心问题:您的放疗部位和剂量是怎样的?
可以拔牙的情况
如果您的放疗照射范围完全没有包含口腔(例如:肺部、腹部、盆腔、乳腺、或者单纯的脑部放疗),那么放疗通常不影响拔牙。只要您的身体状况和血液指标(如血常规)允许,就可以在口腔科医生的评估后进行操作。
需要极其慎重的情况
如果您的放疗是头颈部区域(例如:鼻咽癌、舌癌、口腔癌、牙龈癌等),尤其是口腔接收的放疗剂量超过30Gy,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强烈建议不要轻易拔牙。
为什么头颈部放疗后拔牙风险这么高?
这主要是因为放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比如:1)血管损伤:照射区域的微小血管会变窄、血流减少,导致组织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急剧下降。2)组织脆弱:唾液腺可能受损,导致口干,更容易引发“放射性龋齿”和牙周疾病。3)引发严重并发症:一个简单的拔牙创口,可能因为难以愈合和继发感染,最终发展成一种非常棘手且痛苦的并发症——放射性颌骨坏死(ORN)。
如果非拔不可,怎么办?
接受了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万一遇到了必须拔牙的情况(比如牙齿严重溃烂、引发高烧、或因外伤导致),也并非绝对禁区,但必须遵循极其严格的医疗程序:1.时机选择:通常建议在放疗结束至少3年以后再考虑。如果口腔照射剂量特别高(≥60Gy),即使过了3年,风险依然很大。2.全面评估:必须同时咨询您的放疗科医生和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3.周密准备:1)术前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等。2)提前3天就开始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且术后要继续使用1-2周。3)密切监测:术后要密切观察,注意是否有发热、口腔肿痛、伤口不愈合或流脓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就医。
总结一下

没照到口腔:拔牙相对安全,咨询医生即可。
照过头颈部:尽量不要拔牙!把预防和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做好口腔护理,定期看牙医,从源头上减少需要拔牙的可能。
万不得已必须拔:严格选择时机,找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供稿:李 凤
审核:胡群超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