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正谊明道班(华山班)的20位新生,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启程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医者启蒙之旅。此行中,他们不仅与华山各位师长共赴成长之约,更深入感受了华山的历史厚度与学术魅力。
师生温馨会面,共话医学未来

班主任见面会现场暖意融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兼华山临床医学院院长、正谊明道班(华山班)班主任毛颖,副班主任唐一麟与全体新生座谈,华山临床医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叶红英、副主任熊祖泉,学生工作部主任向阳,副主任王海红,辅导员代表周子珊共同参与,为新生送上“医路第一课”的启航指引。
“从今天起,要学会用‘医者’的视角定义成长。”毛颖院长的话语真挚有力,为新生锚定未来八年成长坐标:
其一,以“情商”涵养医学人文底色——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需放下“尖子生”光环,不必困于排名焦虑,既要在书山学海中夯实专业本领,更要在共情沟通中守护生命温度;
其二,与华山重点学科“同频共振”——将个人学术理想融入医院发展脉搏,在神经外科、感染科等王牌学科沃土上,找准成长赛道与科研方向;
其三,以热爱点亮青春底色——读懂华山“活泼开放”特质,多发现身边阳光与机遇,让“以华山为荣”成为青春坚定信念;
其四,给未来留足“可能性”——八年医路漫长,不必过早“设限”,在探索中找到热爱方向,从容规划成长路径。
互动环节里,新生们带着对医学之路的憧憬踊跃提问。面对“如何学好医学英语”,毛颖院长给出“硬核”建议:“死背是基础,更要把英文当成‘第一工具’——阅读外文文献、撰写学术报告,长期依赖翻译只会让能力退化,未来国际学术舞台,需要你们用流利英文发出中国声音,发出华山声音。”在被问及“早日进课题组需具备哪些特质”时,他笑着分享:“我从不怀疑大家的学习能力,更看重‘阳光敢闯’的性格——敢提问、敢尝试、英语好,能快速融入团队的学生,永远是课题组的‘宝藏’,前提是调整心态,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
副班主任唐一麟为新生带来温暖寄语,欢迎大家随时交流困惑、探讨方向。医院还为在场辅导员和同学们送上印有华山logo的笔记本,让这份带着“华山印记”的心意,成为新生记录医路成长的起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踏入历史长廊,感悟医者使命
除了温馨深入的师生交流,新生们还在华山临床医学院教学办公室和学工部老师们带领下,走进承载华山百年医脉的院史馆。在院史馆讲解员张老师的讲解下,一件件珍贵实物、一段段厚重历史缓缓铺展,华山精神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同学们驻足在一幅幅历史照片前,细细品读前辈们书写的医路传奇,完成了一堂意义深远的“医学第一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漫步华山园景,仰望学术丰碑

在熊祖泉老师带领下,新生们漫步华山医院。院门口,那面挂满重点学科牌子的荣誉墙,见证着华山医院在多个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静谧雅致的华山花园里,飞檐翘角的中式长廊与郁郁葱葱的林木相映成趣,尽显这座百年医院的独特人文底蕴。
从镌刻历史印记的华山花园到现代化的诊疗中心,新生们用脚步丈量着这所“中国第一家红十字医院”的温度与厚度,悄然在心中种下“以华山为荣”的种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生见面会是一堂生动的“职业启蒙课”,彰显着医院深耕教育教学、践行“医教协同”使命的坚定决心。复旦大学华山临床医学院正谊明道班(华山班)的设立,既承接了复旦融通本科与博士培养以及融合基础、临床与科研的育人蓝图,更倾注了华山对新一代医者“守正心、明医道”的特殊期许。20位新生将以“正谊”为魂、以“明道”为径,在华山医院的滋养下开启八年医路征程,终将成长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新时代医者,用青春书写属于他们的医者答卷。
文丨华山临床医学院教学办公室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