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嗲妹妹
却有一个颇为霸气的微信名:
“传奇爆肝王”
短短五个字
正是她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用夜以继日的拼搏
换来跳出框架的人生
带着勇敢的好奇心
临时更换赛道
自十月起
汤绮萱已正式进入备赛状态
从市赛到国赛
再到明年的世赛
她一共用了三年时间

汤绮萱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自己一直很喜欢动漫,打3D游戏不是为了体验获胜的快感,而是沉浸在动漫世界中。
“我报考中高职贯通的第一志愿是美术方面的,想成为一名插画师。但是之前没有正儿八经学过绘画,专业分不高,没有被录取,就进入了设计专业。”
汤绮萱所读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和3D数字游戏艺术几乎不搭界,转折发生在中职二年级时数媒专业专题讲座中观看的一场数字角色建模的演示。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看着屏幕上原本虚无的网格体,在设计师的妙手下拥有了形态、肌理乃至灵魂,我被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所深深震撼。”
兴趣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种下,慢慢生根发芽。班主任一眼看中了这个充满灵气和韧劲的孩子,鼓励她先自学,并争取代表学校去参加当年的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距离大赛只有短短三个多月的备赛时间,当时,汤绮萱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白”。
去还是不去?当然要去!在她看来,这是一个绝好的改变赛道、实现梦想的机会,必须要竭尽全力抓住。别人的备赛训练是从一到一百,而她需要从零开始。白天在学校练,晚上回家再加练,那段时间,汤绮萱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个多小时,虽然累,但她并没有觉得苦,因为兴趣就是最大的动力。

“我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昏天黑地’地泡在B站,找教程、跟着练,漫长而孤独。”
汤绮萱回忆道,“我本专业所涉及的软件只有Photoshop,而3D数字游戏艺术则要涉及Maya、3D Max、八猴等四五个,都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真是两眼一抹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硬’学、‘硬’练。我没有别的获胜筹码,唯一的办法就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技能就是靠熟能生巧练出来的,我必须更快更准。”
除了要面对全新的软件、复杂的流程,还要适应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跨专业的学习之路,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清晰的目标让汤绮萱最终克服了重重障碍,夺得了星光赛的冠军,这也坚定了她要继续在这条赛道上奔跑下去的决心。
拥有可持续学习能力
不断自我迭代
2025年年初,汤绮萱参加了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术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选拔赛,这对于汤绮萱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和更激烈的比拼。
备赛期间,汤绮萱向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提出请求,希望学校给予更专业的帮助。学校非常重视,安排了各专业老师对汤绮萱进行指导。
这种被学校信任、被老师鼓励的感觉,成为她在陌生领域不断探索的最大底气,内心也非常感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培养。通过两个月的训练,最终取得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术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的金牌并且获得代表上海市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资格。

在备战国赛的期间,汤绮萱进入上海铂环学院(上海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训练基地)集训,教练们结合汤绮萱情况,给她制定了全方位的专业训练计划。其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们也一直通过线上等各种方式帮助汤绮萱答疑解惑。
说到比赛中印象最难的部分,汤绮萱表示,是其中的临时加题环节。“不少选手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心态就有点崩溃,频频出错,丢了不该丢的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全部完成的任务,在取舍之间,考验的不光是战术更是心态。谁的完成度越高,获胜几率也就越大。”汤绮萱坦言,自己一开始也没有做出来,好在经过调整后,迅速恢复了状态,靠一个“稳”字拿到了金牌。

夺冠后,汤绮萱在给母校(上海信息管理学校)的一封信中写道:“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的精髓,或许不在于将我们限定在某个特定的专业跑道,而在于赋予我们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一颗勇敢的好奇心。”
匠心织梦,不负青春
在汤绮萱看来
这次夺冠只是一个起点
希望接下去能有机会代表中国
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
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
此外,作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的她
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
带领更年轻的一代
继续在这条赛道上
朝着梦想前进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部分图片:嘉定人社
责任编辑:张家宁
校审:沈蔚、姚佳森
终审:徐帅

点亮
青春不设限,追梦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