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浦东新区“颐安智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项目在潍坊社区长者食堂正式启动,成为上海首个融合智能合约技术的养老助餐场景数字人民币应用,通过政银资源整合,为构建安全、便捷、普惠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注入新动力。
目前,浦东新区已有58家社区长者食堂投入运营,它们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长者“做饭难”“吃饭难”的现实问题,成为了“家门口”的温馨客厅和幸福餐桌,承载着政府的关怀与社区的温暖,是构建“15分钟养老生活圈”的重要民生支点。

为进一步优化就餐支付体验,不少食堂引入了预充值消费模式。然而,预充值资金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防范资金风险、守护老年人财产安全,浦东新区民政局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银联商务,共同推出“颐安智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及配套资金监管平台,推动养老服务支付方式与管理机制双向升级。
“颐安智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特别设计了三种卡面,分别面向60至79周岁、80周岁及以上长者及其他特定人群。三款硬钱包被赋予“颐情沪韵卡”、“颐福申辉卡”和“颐和玉福卡”的雅称,其图案设计与命名寓意均融入了对长者健康的美好祝福。

“颐安智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新运用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该技术将预付消费资金锁定于用户个人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账户中,而非提前划拨至食堂运营方账户,严格遵循“单次消费、实时清算”原则,仅在长者完成实际消费时,相应餐费才会被定向、安全地划转至食堂账户。此举有效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全程可溯”,从根源上破解了预付资金管理的安全难题。

该项目是浦东新区在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建设一体化资金监管平台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覆盖老年人、社区食堂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三方联通机制,切实保障老年群体就餐资金安全,提升社区为老服务品质。
项目率先在潍坊新村街道开展试点,将依托辖区“1+9+X”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形成覆盖街道的服务闭环。同时,项目充分考虑老年群体支付习惯,保留实体卡片形式,采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制卡,让老年人在“不变”中体验“变革”,轻松融入数字支付环境。
老人冯秋明告诉记者,之前在媒体上看到过不少培训机构、健身机构“跑路”,充值卡里的钱拿不回来的新闻,“像现在有工商银行的介入,我们平时刷卡吃饭的钱就有保障了,我觉得特别安心。”
启动仪式上,浦东新区民政局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浦东开发区支行正式签署《“养老+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建立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共同在金融科技赋能养老服务、深化普惠金融实践等领域进行前沿探索,携手为区域长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综合服务,共绘普惠养老新蓝图。
浦东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颐安智付”不仅是一次支付工具的创新,更是政府履行养老保障责任、推动“智慧养老”落地的重要实践。未来,浦东新区民政局将继续携手工商银行、银联商务等金融机构,深化“科技+养老”融合,拓展数字人民币在养老助餐、社区服务等更多场景的应用,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助力浦东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