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十年了!校园里的“公共汽车教室”,新装亮相“驶”向更远方!

转自:上海黄浦 2025-10-31 12:32:31

2015年,一辆由废旧大巴改造而成的“公共汽车教室”,缓缓“驶”入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让这座向来支持孩子发展童年天性的校园,愈发接近童话《窗边的小豆豆》里描写的“巴学园”那样,鼓励自由探索,充满温暖美好。

十年间,“公共汽车教室”早已成为师生最喜欢的“创意学习空间”之一,共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记忆。今天,孩子们眼中这位“宽厚、有趣、广博、包容”的“巴士好朋友”,换上定制新装亮相校园。

作为“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项目”之一,这间“公共汽车教室”在设计之初,就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了方案。除了特意保留原有基础结构,还在细节处加入巧思——原有的固定座位变成可移动的椅子,教室空间更加灵活。挡风玻璃则变成互动显示屏,可以播放课件,也能展示风光实景,两侧车窗下,安装软木板用于作业展示。孩子们也可以自己手握方向盘,模拟驾驶乐趣。而在车尾还藏着秘密——一座带旋转书架的 “漂流小图书馆”,供孩子们午休时自助借阅。周边配套设置红绿灯、横道线和车站标识,形成完整教学区域,就像真正的公交车站。“起初,大家都觉得这不能实现。”回忆十年前的场景,校长余祯由衷感慨,“公共汽车教室”的诞生就是要告诉学生,只要勇敢去想,执着去做,任何梦想都能实现。

(资料图 滑动查看)

很快,各科教师都开始尝试研究如何利用“公共汽车教室”的资源,创造性地改革自己的课堂设计。十年间,孩子们的“巴士好朋友”和他们一起上了2400多节有趣的课:语文课上,学生在这里演过课本剧,座椅一转,车厢就成了小剧场;英语、数学课上,学生坐着“巴士”跟随老师“驶向”远方,在车厢中实际体验数学概念里的测量......在这个创意空间里,师生一同以学的热情,玩的心态,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除了变成创意教室,“公共汽车教室”还是孩子们每天午休时分的乐园。在“巴士午间乐”里,学生都可以凭票参与,周一 “英语角”,在巴士上与外教老师口语互动;周二 “迷你驾驶学校”,体验驾驶模拟;周三 “巴士放映厅”,可以在巴士上看电影;周四 “茶香小书屋”,搭配轻音乐与茶水,享受打造安静阅读氛围;周五 “聪明豆集市”,则可以一起玩益智游戏……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

换上新装的“公共汽车教室”,增添了一抹新的生机。“新装”设计师代表,教师冯颖和学生徐梓豪、张晓芝介绍,设计沿用了大家最熟悉和喜爱的“蓬莱小镇”丛林元素,仿佛一座从小镇丛林“驶”出的移动乐园,车身上一丛丛绽放的花朵,以及学校吉祥物“蓬蓬”“莱莱”,都在呼唤孩子们载着好奇心和想象力,开启一段新的奇妙发现之旅。

这十年里,“公共汽车教室”承载了4000多名学生童年的美好记忆,直到现在,仍有许多毕业生依然感念母校,以及鼓励他们自由探索的“蓬莱小镇”所给予的充足情感支持和心灵滋养。“十年来,教师们在这里研究教学方式的变革;小朋友在这里体验探究、发现创造。”在余祯看来,“公共汽车教室”早已成了一个“万能魔法空间”:它是公共汽车,也是教室;它是图书馆,也是电影院;它是音乐厅,也是会议室;它是English Corner,也是Little Free Library!新程将启,“公共汽车教室”的未来,还蕴藏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等待更多孩子们去探索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