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杨浦523名“新手”变“能手”!

转自:上海杨浦 2025-10-31 13:08:46

师带徒、企校双师、入企即入校,一场以实践为课堂的技能人才锻造计划正在杨浦悄然展开……近年来,杨浦区人社局紧紧围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以促进就业、精准育才、赋能产业为着力点,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下旬,区内已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23人,提前完成全年计划。这些培训项目覆盖金融证券、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数字科技、现代物业等多个领域,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才引擎。

精准对接产业  企校双师破解育才难题

区人社局立足区域产业布局,精准对接重点行业需求,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等企业成为这一制度的重要实践者。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往往存在脱节现象,而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理论+实操”双线培养,使学徒在岗位上快速掌握核心技能,实现从“新手”到“能手”的蜕变。

这一模式构建了一套高效的知识传递机制,通过“师带徒”实现核心经验的代际传承。数字化战略规划师、证券服务师、汽车零配件操作工等依赖长期经验积累的岗位,得以通过这一机制实现知识的系统传递。

与此同时,资深导师将多年沉淀的研判方法、实操技巧等“隐性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徒,不仅让学员快速掌握实操技能,更帮助企业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组织的标准化知识资产。

破解技能“错配”  实现学用无缝对接

“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有效破解了‘技能错配’难题。”据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导师“手把手”带教机制,能够确保培养内容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切实避免“学用两张皮”现象。

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培养与需求脱节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企业通过新型学徒制培训,使培养内容紧贴实际需求,学员结业后可直接上岗,大幅降低企业再培训成本。

该模式同时为劳动者开辟了“技能提升+稳定就业”的双通道。学徒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能够接受系统化培训,既增强职业认同感,又拓展了发展潜力。这种双赢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而对企业而言,这一制度也有效防范了因人才流动导致的技术断层。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传递,企业将关键岗位的核心技术得以保留和传承。

扩面提质传承  多方共赢格局形成

据悉,通过系统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扩面、提质与传承上取得扎实成效。

这一成效实现了“企业得人才、青年得技能、产业得发展”的多方共赢。企业获得契合需求的技能人才,青年获得就业机会和技能提升,产业获得发展所需的人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方面,新型学徒制已经成为重要推动力。通过这一制度,杨浦区进一步推动区民生实事项目有效落实,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新型学徒制不仅是一项培训计划,更是区域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进一步显现。下一步,杨浦区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文字 | 窦雨琪

图片 | 窦雨琪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