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5年10月26日,奉浦大桥建成通车,今年恰逢大桥建成通车30周年。近日,《奉贤报》在头版发表评论文章以记之。第三篇文章题目为《双桥揽江“贤者地” 建桥精神启新程 》。

三十年前,奉浦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天堑从此变通途。三十年后,S4公路奉浦东桥实现全面通车,“双桥卧波”,奉贤从“接轨上海”迈向“链接全球”。奉浦大桥不仅改变了地理格局,更孕育了“敢为人先、众志成城”的建桥精神,为奉贤全力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再创发展新奇迹,增添了底气和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近日,区委书记刘平强调,“要牢牢把握‘十五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十年前,奉浦大桥让奉贤“跨过黄浦江”;三十年后,奉贤要以建桥精神“迈向新时代”,奋力书写“奉贤美、奉贤强”新篇章。

以“四个新赛道”构建未来产业新引擎。产业兴,则城市兴。奉贤要继续精准锚定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四个产业新赛道,以清晰的产业布局构建未来产业新引擎,同步发力招商引资与人才集聚,拥抱全球资源、招揽四海贤才,以一流的产业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向全球传递发展活力与机遇,依托主导产业优势推动品牌出海,让奉贤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城乡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城乡融合发展是奉贤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奉贤要着力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深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让更多“田野咖啡”吸引游客驻足,串起生态、文化、休闲、古韵相融的乡村新图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奉贤样板。

以“人民城市”铺就美好生活新底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座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奉贤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思想,坚持为民建城、因民兴城,在教育、卫生、文化、生态和社会治理等各领域精准发力,用优质的供给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化贤美文化建设,打造更具人性化、人文化和人情味的人民之城。

面向“十五五”,奉贤不只是“上海的奉贤”,更是“中国的奉贤”“世界的奉贤”。当前,奉贤正以立体纵横的路桥为纽带、以建桥精神为血脉,构建一座通向未来的“发展之桥”“梦想之桥”“奇迹之桥”。三十年再出发,“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奉贤,必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昂扬的姿态,拥江达海、阔步未来,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奇迹。
编辑:何芹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一桥飞架”三十载,敢为人先再出发——奉浦大桥建成通车30周年记(一)
长虹卧波南上海,三十春秋谱新篇!奉浦大桥建成通车30周年记(二)
长虹跨浦江,齐心绘宏图!奉浦大桥建成通车30周年回眸
奏响奉贤之声,上海九棵树爱乐乐团首赴新加坡演绎“圆梦奉浦”
全球首演!交响乐《圆梦奉浦》奏响“一座桥”背后的奉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