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或天气闷热时大量出汗,不少人习惯饮用电解质水来补充水分和矿物质,甚至将其当作日常饮品长期饮用。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频繁摄入电解质水。盲目或过量饮用,可能导致钠摄入超标、加重肾脏负担、血压升高,严重时甚至诱发高钾血症或心律失常。因此,大家应注意科学补水,切勿把电解质水“当水喝”。


电解质(如钠、钾、钙、镁)
在调节神经肌肉功能、体液平衡
和酸碱度中起着关键作用,对维
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哪些人需补电解质
(1)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人群:如运动员,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流失钠、钾、镁等,运动超过1小时或每小时出汗量超1升,需补含电解质饮料防低钠血症等;
(2)高温环境暴露者:如建筑工人、农民持续出汗,也需要补水电解质防热应激疾病;
(3)某些疾病患者:如腹泻、呕吐、发热者及慢性肾病等患者,需经医生评估后补充;
(4)老年人或特殊生理状态人群:如老人肾功能减退、口渴感迟钝,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在特定情况也可能需补。

如何判断需补电解质
(1)症状观察:若运动或高温后出现肌肉痉挛、头晕等症状,可能需要补充电解质水;
(2)活动和环境评估: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或炎热环境大量出汗就有必要补充;
(3)简单测试:用家庭尿比重试纸或监测体重变化,运动后体重降低超2%就有可能脱水;
(4)咨询专业人士:肾病患者或服药者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当然,最准确是去医疗机构检测。
总体来说,多数健康人群正常饮食和饮水就能满足电解质需求,无需额外补充。
长期饮用电解质水可能的风险
(1)导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过量摄入钠、钾等电解质,易导致高钠血症或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甚至心脏骤停。钠摄入过多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病风险;肾功能不全者钾过量可能致命。
(2)增加肾脏负担和损伤风险。肾脏是调节电解质的重要器官,长期高负荷处理过量的电解质,若患者本身有肾脏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易诱发急性肾损伤或电解质紊乱,加速或导致肾病进展。
(3)造成营养失衡和代谢问题。电解质水常添加糖等成分,长期饮用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增加胰岛素抵抗、龋齿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4)产生导致其他器官疾病的潜在影响。过量电解质会干扰胃肠功能,引发腹泻或腹胀;长期高钠摄入还会促进钙排泄,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特殊人群如何安全补充电解质
对于肾脏病者、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合饮用电解质水人群,可通过科学饮食与生活习惯安全补充。
(1)饮食补充,均衡营养
天然食物是电解质的最佳来源。钠的摄入要适量,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5克,优先从新鲜的食物中获取,尽量避免摄入深加工和腌制食品;钾可以从香蕉、橙子等食物中获取,每天一根香蕉或一份绿叶蔬菜即可;钙和镁可多吃乳制品、坚果等;采用地中海或DASH等均衡饮食模式,能自然满足电解质需求,降低慢性病风险。
(2)习惯辅助,平衡调节
规律饮水很重要。我国饮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男性每日饮水1700ml,女性1500ml。平素日常生活中,我们可根据尿色和体重评估。高温或高强度活动出汗时增加饮水量,每1~2小时补充150ml~200ml水,避免一次性补充过多,避免增加肾脏负担。优先通过饮食补充,如运动后可食用水果坚果混合零食,保持规律作息与心理压力管理。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液电解质水平,早发现紊乱并通过饮食纠正。
肾科医生对引用电解质水的小建议:
依需补电夯基础,远离电水风险区;
以食养身保平衡,守护身体安全港;
遇疾就医细评估,开启健康新航程。

作者:薛宁 科室:肾脏内科
点击“阅读原文” 雷暴过后上百人挤爆急诊!警惕这种“隐形杀手”(非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