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以下简称“城博会”)于10月30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开幕。本届城博会以“智慧赋能城乡建设,绿色引领低碳发展”为主题,构建“6+4+N”展示架构。作为“世界城市日”的核心配套活动,展会汇聚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其中区级建设成果展示区集中呈现了上海16个区的实践经验。杨浦再次亮相主宾区,成为展示上海城市更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本届城博会设立四大行业展区,聚焦“宜居、韧性、智慧”三大方向,集中展示了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城区建设、智能建运增效等领域的前沿应用成果。其中,杨浦区以一场名为“生态魅力量子城市”的精彩展览,生动演绎了一个百年工业城区的创新蝶变。从“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到“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展览并未停留于图纸与模型,而是通过一系列可感知、可互动的鲜活案例,全面呈现了从滨江到社区、从河流到岛屿的有机更新历程。其中,黄浦江上唯一的江心岛——复兴岛,凭借其“量子城市”的实验定位与“未来飞鸟洲”的发展愿景,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C位焦点
复兴岛,从“工业孤岛”
到“量子未来实验场”
复兴岛展区以充满未来感的设计,完美诠释了其作为“未来城市实验区”的发展雄心。其“量子”理念,体现在多重维度的“跨越”与“融合”之中:
时空跨越:
岛上既保留了独特的工业仓库与林荫道,又在此历史场景中植入了前沿文化活动。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以科技点亮旧厂区,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则以“量子城市复兴未来”为主题,让艺术创作在工业风貌中生根发芽,营造出“时空折叠”的奇妙体验。
虚实跨越:
小红书打造的“RED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为年轻人构建了打破次元壁的游乐场;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吸引超过4万人次登岛狂欢,实现线上社区活力与线下水岸激情的交融碰撞。
功能跨越:
复兴岛正朝着“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区”迈进,紧扣“数字智能岛、设计艺术岛、人民城市岛”三大定位,以“纯生态基底+立体功能开发”为核心,在三水交汇区域构建多层次空间体系。在近期提出的“未来飞鸟洲”概念之下,人们看到了一只“飞鸟”寓意着生态、智慧与活力的集聚,即将从杨浦滨江振翅高飞。

从事建筑设计的何先生对杨浦展区所呈现的社区温度与未来科技给予高度评价:“复兴岛这个板块最令我震撼的是那种时空交错的体验。上个月我参加了复兴岛上的RED LAND活动,亲眼看到年轻人如何在老厂房与塔吊下参与二次元聚会。通过展览,我更深入理解了背后的规划理念。这种虚实交融的体验,让工业遗存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成为连接记忆与创新的桥梁。”
三大展区
勾勒杨浦更新全景图
围绕复兴岛这一核心亮点,其他三大展区扎实地展现了杨浦城市更新的广度与温度。

工业遗产生长出新活力。杨浦滨江的老建筑正实现“逆生长”。由祥泰木行旧址改造而成的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娓娓讲述“人民城市”的发展故事;原上海电站辅机厂厂房,如今已成为举办科技展览与音乐节的市民中心。改造并非推倒重来,而是为工业骨架注入现代灵魂,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绿色更新暖到百姓心坎里。大桥街道幸福村社区的更新成果看得见、摸得着。通过采用节能材料与智能设备,社区路灯节能超过20%,年减碳量达700吨,排水能力提升3倍。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转化为居民家门口的清新空气与雨天无积水的便利,展现了城市更新最质朴的民生温度。

母亲河变身城市“会客厅”。据区建管委介绍,杨树浦港这条“母亲河”即将迎来绿色蝶变。通过开放岸线、增绿添景,曾经的“工业运河”正转变为拥有慢行步道与水岸花园的“生活秀带”。它不再是背对城市的水道,而成为人人可享、充满活力的开放客厅,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一位在杨浦生活四十多年的老居民感慨道:“‘杨树浦源’展区让我特别感动。展览中提到的‘渔舟逐水’主题以及‘观澜’、‘拾忆’等景观场景,融入了我们这代人的记忆。特别是了解到规划中保留3处历史保护建筑和2座历史保护桥梁,这种尊重历史的更新方式令人欣慰。期待早日看到‘杨树浦源’从蓝图变为现实。”
作为本届城博会的主宾区,杨浦区成功塑造了一个既厚重又年轻、既务实又前沿的城区形象。从点滴社区改善到复兴岛上面向未来的宏大实验,杨浦正以“科创+绿色”为笔,描绘出一幅“人民城市”的生动图景,为同类城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的“杨浦样本”。
文字 |王歆瑜
图片 | 王歆瑜
编辑 | 查艺宁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