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海申闵公路养护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闵公司)了解到,近日,沪闵路被抽中接受了“十四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以下简称:国检)。沪闵路作为G320国道的起点,是连接上海与云南的交通动脉,日常车流量大、养护标准高,一直是“国检”的重点备选对象。申闵公司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推动养护工作从“常态优良”向“国检标杆”发展,展现了上海公路的良好形象。

“智慧运维”和“动态养护”
在许多人印象中,道路养护可能是“扫扫地、修修路”。但其实,现在的养护方式已开始运用“高科技”为道路养护保驾护航。
申闵公司有一套“全年无休”的巡查机制。每天,装有同济大学研发的“同路云”智能识别系统的巡视车辆都会上路扫描,其精准度甚至可以发现路上的细微裂缝。每次巡查完,所有数据都会实时上传到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大数据平台。

除了智能巡检车,所有环保作业车均配备GPS,作业的轨迹与清扫质量会被实时记录并评分;每座桥梁都有专属的二维码,养护人员在养护完毕后需要扫码打卡。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了道路健康的“数字画像”,推动养护工作走向科学化、精细化。
在日常养护中,最让申闵公司头疼的,其实是道路两旁茂密的行道树。
沪闵路上两旁的行道树因年岁久远,枝干茂密,容易遮挡住标志牌,简单的修剪已非治本之策,且这些树木归市里管辖,报批流程复杂,所以想要通过移动树木来解决这个问题十分困难。因此,申闵公司联合了专业设计单位,对沿线护栏、标志牌进行全面重新设计。既然“树动不了”,那就让“牌动起来”。其核心思路是通过对标志牌进行移位,来规避树木的遮挡。此项工程已正式立项,争取能在明年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不遗余力的投入与守护

“作为国企,守护好这条城市动脉是我们的核心责任。”申闵公司负责人语气中带着自豪。这种责任,首先体现在对人的投入上。公司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贯标培训”和安全培训,不断学习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其次,是对技术与设备的持续升级。从引进能识别细微裂缝的智能巡检车,到为所有作业车辆配备GPS并实行清扫质量评分,再到为每座桥梁建立数字档案,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投入,只为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精准养护。
这种担当,更体现在对市民关切的快速响应上。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投诉响应机制,要求“每一份投诉都必须先行联系、现场处理”,并纳入月度考核。如井盖缺失等高风险问题,响应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内;对于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等复杂诉求,会联合多方力量寻求最优解。例如,根据市民反馈,通过在机动车道上科学划分非机动车道,有效地解决了人车混行的隐患。
路,是城市的血脉;养护人,是坚定的守护者。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对每一寸路面、每一处细节的执着。沪闵路上的川流不息,正是对他们最长情的致敬。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