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文章详情

倾听·疾光 | 粉红力量(上):听到自己患乳腺癌的那一刻,她们在想什么……

转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025-10-31 20:48:25

十月,是属于“粉红丝带”的季节。

当我们在谈论乳腺健康时,我们不仅在谈论筛查与治疗,更在关注那些正经历风暴的、具体而真实的生命。

最近,我们发起了“粉红力量”故事征集,收到了许多珍贵的心声。我们深知,疾病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它带来的冲击、恐惧、坚忍与希望,都值得被听见。

今天,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这场风暴的中心——曾经历乳腺疾病的朋友们。让我们静静倾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从跌入深渊到重拾阳光的心路历程。

“那一刻,我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

对于她们而言,这段旅程的开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冲击和恐惧。那张薄薄的诊断书,却有着千钧之重。

@倩倩

得知自己生病的时候,晴天霹雳。泪腺失灵。想到了幼小的儿子,悲伤已无法言语。心是痛的。

@爱平

医院里做完钼靶检查后,医生建议我住院接受进一步诊断。入院后在局麻下进行了左侧乳房象限切除术,经检查诊断为左侧乳腺恶性肿瘤,还需进行一次左乳全切手术。得知这一结果的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绝不可能!”甚至怀疑检查结果出错,不愿相信厄运会降落在自己身上。此时的我,像是突然被推进了一场毫无准备的风暴,情绪复杂、混乱,更多的是无助和恐惧。

@庆红

当我得知自己患上乳腺癌的那一刻,我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那一刹那,恐惧、无助、绝望,如同黑暗的潮水般汹涌而至,将我淹没。我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治疗,更无法想象未来会怎样……很快,我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治疗过程。化疗、手术……每一次治疗都让我感到痛苦不堪,仿佛身体被一次次地撕裂。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像是在和死神赛跑,拼尽全力去争夺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健康唯一

从我拿到贵院确诊乳腺癌晚期报告时,那种复杂之情难以用语言形容!……面对即将接受重大手术的我时常会忍不住想:为什么是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老天惩罚我吗?”等待手术的那段时间无比煎熬,情绪低沉,脑子里反复想病情、治疗、后果……整个人像被抽走了精气神,陷入到茫然无措的状态。

@刘晔

作为甲乳外科的护士,我见过太多忐忑的眼神——那位刚确诊的阿姨攥着检查单发抖,那位化疗掉发却笑着安慰家人的奶奶……我们不仅是执行医嘱的护士,更是她们治疗路上最贴近的陪伴。

@杨

我记得那个下午,您因为血小板数值迟迟不升,终于忍不住在病房里哭了。您说,打了那么多针,也输过血小板了,怎么一点起色都没有,您拉着我不让我离开,仿佛我就是您的希望一般,看着您身上的淤青像地图一样蔓延,我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黄医生

在门诊,我常能看到截然不同的面孔有人独自来复查,强忍着不安,把坚强当作铠甲;也有人由家人陪同辗转千里而来,却在泪水涌出时说“我怕拖累他们”;还有家属强打精神替患者问诊,不愿她听见“肿瘤”二字。

“谢谢你,没有选择逃避”

恐惧是人之常情,但在短暂的慌乱之后,她们选择擦干眼泪,勇敢地面对。

@莹火虫

过去的这一个多月,我好像走完了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路。我想对过去的自己说: 谢谢你在B超报告上看到“4A类”时,尽管双手发抖,却没有选择逃避。谢谢你在恐惧中依然疯狂查阅资料…那个在深夜里偷偷哭泣,第二天又擦干眼泪继续预约检查的你,真的辛苦了。

@萍果老师

每个人都会得病,谁也逃不掉,面对疾病不要恐惧,相信医院相信医生,这时候只有他们会救你。这份在恐惧中依然选择前行的勇气,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医者们也感同身受。

@丁

我在术前谈话时,我见过许多患者,她们焦虑、担忧、害怕,却依然选择面对将要发生的一切。“那怎么办,还是要治呗!医生,我相信你。”那一刻,我总会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包围——是信任,也是生命在努力与恐惧之间的摇摆。

@W·Y·J

曾经护理过一位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时呕吐不止,却总强撑着说“我没事”。有天家属偷偷跟我说“妈妈一直假装坚强”。

“遇见你,让我看到了希望”

从“无助”到“自救”,从“恐慌”到“理智”,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医护的专业与关怀,是照亮黑暗的光。

@淑涵

金医生:感谢您的照顾,感谢您对我贵州来的每一次加号…贵州到上海跨越两千多公里,您却考虑我来回的不便,减轻我的经济压力…现在我的病情有了很大缓解,让我看到了希望,谢谢谢谢!

@海英

感谢金贻婷医生和她的团队给我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还有我的家人给我关心和照顾。

@爱平

从住院穿刺到全切除手术历经一个月(因本人基础病多,恢复慢),每天亲眼目睹邹强团队和金贻婷团队的兢兢业业…证实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金教授团队不仅专业指导我用药和康复训练,还宽慰我别着急,慢慢来,这份用心让我倍感温暖。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激,也盼你们在忙碌的诊疗中保重自己。

@倩倩

直到遇到我的医生,陈晨医生,她告诉说你会没事的,以后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我。还给我了电话。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希望。在这里真的感谢我的医生,陈晨。谢谢你,有你真好,一直被温暖着。

医生深深明白,无影灯下,不只是“疾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和她们的生命故事。

@李医生

手术后,病人小心翼翼的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好?孩子还等我回家做红烧肉。”那一刻,我比任何时候都明白,手术刀下的不只是病灶,更是每一个家的期盼。

@守护者

害怕是正常的,哭泣也是被允许的。但请不要忘记,你依然是那个完整的你你的价值,从不依附于任何器官。我们的身体留下了疤痕,但那是生命战士的勋章。

@桑桑

那天为一位乳腺癌患者拆开纱布。她颤抖着手轻触胸前那道平整的疤痕,突然哭了:“原来我还能完整地活着。”那一刻我顿悟,我们修复的不只是身体,更是被疾病击碎的存在感。每一刀都关乎一个人如何重新拥抱自己。

“爱自己,是我们余生的功课”

走过风雨,她们像是做了一场大梦。梦醒之后,是对生命更深的理解,是对自己更深的关爱,也是对“战友”们的无限感激。

@金医生

昨傍晚下门诊后回到病房前。突觉走廊一阵骚动,过去一探究竟。原来一位双侧乳腺全切术后的患者,60多岁,在病房里唱起了民歌,开起了演唱会,歌声洪亮,手脚配合着做着动作…病友、家属们纷纷拍手打起节拍…我也不禁驻足,掏出手机,边做观众,边拍下来这温馨的一幕。

@徐多

有一天在床旁交班时,看见一位新辅助化疗已经完成乳房全切术后的病人正对着镜子小心地戴上新买的假发,窗外的阳光落在她微微颤抖的手指上,这时,她的女儿踮起脚,把一朵手工折的粉色小花别在妈妈胸前:“妈妈最漂亮了。”那一刻,病房很安静,可某种蓬勃的力量却震耳欲聋。

@庆红

如今,我已经走过了那段黑暗的时光,重新获得了生命的阳光。虽然治疗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挑战,但它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明白了,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坚韧和力量的体现。回首过去,我为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感到自豪和感激。感谢华山医院甲乳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生命之光……最后,我想对所有正在与乳腺癌作斗争的患者说:请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的力量。

@小李医生

那天查房,一位乳腺术后患者正办理出院。拆线时她反复确认疤痕长度,眼神里有些我看得懂的东西——那是对“不像从前”的隐忧。没想到转头就同病房病友说她出院第一站,美容院。我心头一热。这哪里是简单的爱美?这是用行动向疾病宣告:你改变了我身体,却夺不走我对生活的热爱。她选择的不是掩盖伤痕,而是与它和解,在修复中重拾完整感。

@汐汐

从2月初的早春到10月底的深秋,完成了化疗、手术、放疗…放疗一结束,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但只要梦会醒来,就是幸福!

回顾这一路,走的恍惚、慌张、忐忑、疲惫,化疗后骨头冷痛的难熬,手术后第一次看到缺失乳房的难过,等待伤口愈合过程的焦急,放疗相较前面其实是轻松的,但因为熬的太久,难免会疲惫,会敏感脆弱。

想对刚确诊的姐妹说:不要害怕,积极治疗,乳房没了可以穿义乳,可以重建。

想对正在治疗的姐妹说:当下的苦难都会过去,疾病只是一场体验,明天就体会不到今天的痛了。会好的。

想对余生一起抗癌的姐妹说:不要亏待自己,爱自己,是我们余生的功课。

感谢一路上的病友:病友群像一滴水融入大海。这种我经历过你的经历,我懂你正在经历的痛苦,被看见本身就是治愈。感谢身处低谷仍然无私分享照亮别人的人。

@青听

想对病友们说:一切往好的想就不会难以接受了,配合治疗,谨遵医嘱,一切都会好的,把焦虑转化为行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你完全有资格期待未来的精彩人生!

@萤火虫

请务必记住此刻如释重负的感觉,记住健康是多么值得感恩的礼物。从此以后,要更加珍爱这个劫后余生的自己。对未来的自己说:请永远不要忘记这次‘悬崖勒马’的警示。身体会用它的方式提醒你:慢一点,爱自己多一点。未来的路,请带着这份觉醒,更温柔地对待自己的情绪,更规律地作息,更果断地远离消耗你的人和事。你值得所有的美好,而健康是享受这一切的基石。

@只要你平安

希望爱我的人,我爱的人平安顺遂。

感谢每一位留言的朋友,你们每个故事,都是一段从恐惧走向希望的动人旅程。你们的坚韧、信任、对生活的热爱,汇聚成了“粉红力量”的洪流,支持着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们。

勇敢前行的背后,是医护人员的日夜工作与温柔陪伴。在下篇中,我们将走进医护人员的视角,倾听她们在病房、诊室和手术台前,那些关于“守护”与“见证”的故事。

编辑|张薇 金小丁 张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

甲乳外科中心

基本概况

1985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甲乳专业组成立。2001年,华山医院兼并江苏路796号的原上海房地产局职工医院(东方乳房专科医院),成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江苏路分部。为保留并发扬光大原乳腺外科,同时成立了华山东方乳房专科医院,院长由邹强教授担任。2023年迎来新一轮发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甲乳外科中心成立,首任主任为邹强教授,现由金贻婷教授主持工作。作为外科博士点,甲乳外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已发展成为在该领域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在社会上有良好声誉及口碑的专业学科。

目前,甲乳外科博导邹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在硕导金贻婷教授主持下,统领20位甲乳专科医生(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全面发展甲乳医教研工作;开放床位120张(含高等病房12张)。对外开设甲状腺、乳腺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并附设甲乳诊疗部、乳管镜室等。甲乳外科秉承早期诊断(癌与癌前期病变)与规范化、个性化治疗的理念,努力打造“双峰”学科,即甲乳兼顾、临床科研并举、追求传统技术上的尽善尽美与不断创新。

学科特色

1.甲状腺与甲状腺旁腺:在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喉返神经监测与保护、淋巴结示踪、甲状旁腺正负显像保护及腔镜、机器人下手术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2.乳腺外科:在每年2000例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特色:A)早期诊断:全数字钼靶摄片、高频彩超、核磁共振、乳管镜、前哨淋巴结探测及Mammotome活检系统等设备完善,检出大量早期乳腺肿瘤,包括临床所不能扪及的乳腺癌,尤其是癌前期病变,居国内领先地位。B)微创技术:超声引导下的乳腺纤维腺瘤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乳腺癌保乳术、乳腺肿瘤整形术、腔镜下乳房切除术等应用灵活自如。C)乳房整形与重建术:全面掌握各类乳房重建术式,使得乳房切除患者重塑形象、重建自信。尤其是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乳房再造,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创新,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并率先开展上海首例单孔机器人乳腺癌全切+一期重建手术。D)在各种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腺炎、乳头溢液的诊治及乳管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外,还开展乳房体检、科普、保健与遗传咨询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