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里四次调动!曾首倡设立“蜗牛奖”的苏州原市委书记南下贵州

上观新闻 作者:宗赫

重磅!据贵州日报刚刚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准:蓝绍敏同志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吴强同志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

三年四次职务调整

蓝绍敏出生于1964年1月生,今年56岁,广东大埔人。1981年,他考入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入自动控制系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学习。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2011年刊登了一篇对蓝绍敏的专访。在谈到当初的专业选择时,蓝绍敏表示,“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会选择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这样一个很窄的专业,其实我当时的梦想是做一名航空工程师,为祖国的航空尖端科技作出一点贡献。”

1985年毕业后,蓝绍敏没有成为工程师,而是成为了一名江苏省的选调生,任共青团启东县委副书记。此后一直到此次去贵州任职之前,他的工作履历都从未离开江苏。

1990年到1996年间,蓝绍敏还先后在南通本地的两家大型国有企业任党委书记。

20多岁的党委书记,领导的都是比他资历老、年纪长的部下,工作如何开展,又如何在技术人员和青年工人中立足?蓝绍敏认为,要做到“人生理想谈起来像市长,管理技术谈起来像行家,兴趣爱好谈起来像前辈,投资理财谈起来像专业”。

在江苏工作期间,蓝绍敏历任南通、宿迁、泰州三市,曾任南通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2012年初升任宿迁市长,跻身正厅级;2013年初任宿迁市委书记,2014年7月任泰州市委书记。

△时任泰州市委书记的蓝绍敏

2017年3月,蓝绍敏升任江苏省副省长,首次从地方到省里工作;2018年1月,他转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再次回到地方;2019年9月6日,蓝绍敏任江苏省委常委,5天之后,他就任苏州市委书记。

此次南下贵州,已经是蓝绍敏三年中的第四次职务调整。

任泰州市委书记时首倡设立“蜗牛奖”

2016年,时任泰州市委书记的蓝绍敏首倡设立“蜗牛奖”,颁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以此作为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重要举措。

此后两年里,泰州市先后向57个单位或个人颁发“蜗牛奖”,整改不力的“蜗牛”不仅“丢面子”,更有可能“丢位子”。

蜗牛奖 漫画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17年3月,蓝绍敏晋升江苏省副省长,后于2018年1月转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9年8月,蓝绍敏跻身江苏省委常委,并接替进京担任中建集团董事长的周乃翔,任苏州市委书记。

同年11月2日,苏州市召开重点民营企业座谈会,蓝绍敏当场宣布向民营企业家送三个“大礼包”,其中之一为分类型建立企业家微信群,他和市长李亚平都进群入列。企业家有好的想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群里说,市领导将认真阅览大家的留言记录,不断改进和推进工作。

11月20日,蓝绍敏、李亚平兑现承诺,一口气加了3个微信群,分别是“扎根苏州、勇创大业”群、“最铁、最燃、最棒”群和“站在风口上”群。这3个企业家微信群,囊括了参加苏州市重点民营企业座谈会的133家企业。

蓝绍敏是十八大之后苏州第四任市委书记。在他之前,蒋宏坤(2009年至2014年)、石泰峰(2014年至2015年)、周乃翔(2016年至2019年)先后担任苏州市委书记。

周乃翔在苏州工作多年,历任苏州市长、省委书记,2019年9月,他“仕而优则商”,履新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蓝绍敏在苏州工作也只有1年,但过去的1年,苏州表现不俗。

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

今年8月,江苏13个设区市上半年经济半年报全部出炉。

上半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8%,较一季度提高9.1个百分点。而其中,仅苏州市工业投资就较去年增长了26.3%。

对此,蓝绍敏对媒体表示,苏州制造业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基于苏州的亮眼表现,上半年该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已超越深圳(苏州为1.6%,深圳为-1.6%)。

一时间,“苏州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登上头条。

西南大省贵州

去年9月,《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就职讲话》曾被多家媒体关注。在讲话中,蓝绍敏说,苏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理念,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工作方法,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苏州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今,蓝绍敏由苏入黔,从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南水乡到了西南大省多彩贵州。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贵州官方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7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8.3%。

这位在江苏工作多年的官员将给贵州带来什么,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资料来源:政知见,长安街知事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卢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