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后派遣11批共119位志愿者赴老挝,以实际行动促进中老友谊

上观新闻 作者:刘雪妍

“每位援老挝志愿者,都是民间大使,是中老友谊的种子。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青春在老挝、在湄公河畔绽放。”昨天(9日)下午,“挥洒青春 书写中老友谊——中国(上海)援老挝项目青年志愿者座谈会”在团市委举行。志愿者们表示,要继续做好中老友谊的使者。

弘扬志愿者精神,浇灌友谊之花

1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并共同见证中老铁路通车。当晚,不少志愿者的手机都响个不停,老挝的朋友们隔屏呼唤着他们坐火车“回家”。

9日,座谈会现场再次播放了中老铁路通车仪式视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沈晓红有些动容。2002年,沈晓红成为上海第一位赴老挝的志愿者。志愿服务期间,除了巡视病房、门诊坐诊、帮助科室完善管理流程外,她还多次去到边远小村帮助老挝病患。医疗条件简陋,她经常一整天都跪坐在地上,起身后就是满腿乌青。“我在医院的志愿服务获得了医院的认可,有了个老挝名字‘dorhard’,意思是‘爱之花’。志愿服务没有国界,上海和老挝人民的友谊之花在大家的共同浇灌下美丽绽放。”

第一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志愿者服务合影

受团中央和商务部委托,上海团市委自2002年起,先后派遣11批共119位志愿者参加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在老挝开展中英文教学、体育、计算机、医疗、农业等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促进中老友谊。

据统计,在老挝,上海志愿者共教授中文课程3.1万余课时、英文课程2.85万余课时、计算机课程2.12万余课时,先后有1.2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上海青年医护工作者共参与大小外科手术1300余例,门急诊等日常护理计1万余人次,中医共参与治疗近8500人次。

一连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志愿者不计回报的付出和坚守,大家牢记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努力为老挝人民多做一点。

志愿者孙伟正在为老挝篮球队员讲解战术

医生们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出诊,以医术在万象打出了“中国医生”的品牌;老师们拖堂再拖堂,希望给学生多讲一点;农业志愿者带去了8424西瓜和蔬菜种子,在万象种出了薄皮西瓜;志愿者孙伟还担任老挝国家男子篮球队主教练,在第29届东盟运动会上,他率领老挝国家男篮闯进前八名,取得了老挝男篮历史性突破。

想起那段时光,孙伟说:“思念很苦,生活很苦,训练很苦,但是回忆很甜、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很甜。”

增进两国友谊,留下心心相通的牵挂

“听到来自上海的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帮助老挝人的故事,我们这些还在上海学习的老挝留学生非常感动。”上应大2018级老挝籍留学生李东在座谈会上说,“刚来到上海的时候,有不少的中国同学志愿者来帮助我们老挝留学生。我们去参观上海工匠馆、上海花博会也见到了不少中国青年志愿者。他们使我们老挝留学生感受到奉献是快乐的源泉。”

今天座谈会现场,李东穿上了白色的进博会志愿者外套。2019年11月,四叶草中的“小叶子”就有他一个。李东说:“看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小叶子’帮助下满意地离去,我十分开心,也有了自信。那次活动后,我感觉到志愿者很伟大,也愿意为中国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

志愿者顾倩曾在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担任中文新闻播音员,她记得,当时国家广播电台经常播报一句新闻内容:“老挝国家和人民感谢中国对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感谢中国对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的贡献,中老友谊万古长青!”

她记得临别时,老挝朋友曾嘱咐,“回去之后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中国和老挝是永远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我们也是一辈子的好朋友”。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奉献的价值。“原来我和国家使命是如此紧密相连。有过这样一次国际志愿服务经历后,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胸怀和责任担当”。

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志愿精神在延续,中老友谊也在延续。最近,很多老挝志愿者群都在转发《坐着火车去老挝》这首歌,大家热议坐着高铁再去老挝看看老朋友。志愿者们有着相似的感受:“这份志愿经历是美好的人生回忆,更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也为老挝当地人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是中国青年海外志愿服务实施时间最早、服务时间最长的项目。经过多年的服务实践,上海青年志愿者已在老挝人民心中留下难忘印象,真正发挥了联通人心的积极作用,成为中老两国的“民间交流大使”、中老友谊和青年交流的桥梁。未来将继续推进志愿项目深入持续发展,推动更多上海志愿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凝聚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友协会长陈靖出席。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刘雪妍 题图来源:均 团市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