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采茶工不够,机器人来凑,还流行“共享员工”

上观新闻 作者:巩持平

转眼已清明。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这是爱茶者的品茶经验,也是茶叶市场的规矩。3月中下旬长三角各地茶叶开始采摘,一直到4月初,这段时间茶叶能叫得上价,也是茶农茶商一年中最为宝贵的收获季节。

长三角名品茶种类丰富。比如,浙江有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江苏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安徽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杭州湖州苏州黄山等地以茶叶为生计的茶农数量也多。然而,本轮疫情犹如一场“倒春寒”,人员流动不顺畅,往年从外地招募用工的各地茶园,采茶工短缺的问题纷纷冒头。

来自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浙江茶林面积总共307万亩,截至3月29日,已有217万亩茶叶达到采摘标准,全省共需采茶工158.4万人,目前缺口14.5万人;黄山市是安徽产茶大市,现有茶叶种植面积80万亩,共需采茶工约1.5万人,已到岗不足1.2万人,尚存缺口近4000人。

不少人担心,这个春天,长三角的茶叶谁来采?

各地早已积极行动。各方在线上广发招募令。4月3日,黄山媒体发布消息,帮助黄山区茶农面向全市招聘采茶工,工资每天170元,包吃包住,报销来回车费,或者统一包车接送,工期约20天,并承诺,采茶工期结束,就近推荐进厂工作。

除了就地就近招聘采茶工作,黄山区还与园区企业协调沟通,错峰共享用工。黄山市导游协会发布一则《采茶工招聘启事》,黄山市目前总共有导游员约5千人,目前旅游业暂时难以正常开展,部分导游员生活面临困难,黄山市人社局从中联络,为导游员提供采茶工岗位。

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农家乐很多,吸引了一大批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居民前去度假,民间称为“上海村”,往年这时候,清明假期前后能接待数万游客。当地茶园面积很大,今年采茶工奇缺,因农家乐生意不好,村里把农家乐从业者统计出来,动员他们加入采茶工队伍。与此相似,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水之灵”的年轻演员们到茶叶基地,变身采茶工,帮助采摘鸠坑乡高山有机茶。

茶农之间,也自觉自发互帮互助。在杭州余杭径山镇,有茶农的茶叶种在海拔六七百米的山上,属于晚熟的鸠坑种;也有茶农,茶叶种在山下,是相对早熟的浙农117。前后算起来,时间能差近20天。于是,茶农们想出“拼单”的法子,不仅解决用工紧张问题,还能节约成本——最简单的例子是,原本每个采茶工来回车费要100元,两家拼单,费用立马减半,每家只出50元。

机器也能帮上采茶的忙。在嵊州市三界镇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地,正在调试的第三代名优茶采摘机器人已经上岗试用。这位采茶“萌新”能自主识别茶树茶叶,然后控制机械臂进行精准采摘,准确率可以达到85%,一剪一吸,芽尖品相良好,完整入篓。机器人目前采茶还不熟练,摘一颗芽叶需要3秒,而一个熟练的茶农1秒能摘两颗芽叶。进步空间很大,不过,投入茶园使用,帮助茶农实际解决用工难题,已指日可待。

即便“共享”“拼单”齐上阵,但采茶工主要还是来自外地。黄山市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经营主体提前与无疫情地区对接,采取点对点招工和包车运输方式,招募外地采茶工。杭州余杭区也用大巴包车把采茶工陆续接到余杭,全区设置的采茶工专门核酸检测点20个,同时在区、镇、村三级建立了联络人制度,及时掌握余杭采茶工的数量及动态。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