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应该先学楷体还是篆体?这本《篆捷书经》中或许有答案

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日前,上海书法家杨建文《篆捷书经》新书分享会在杭州中国美院边上的南山书屋举行。

杨建文,祖籍浙江义乌,上世纪50年代出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自幼习格律的杨建文,青年时期习西画,后蒙拜于李丁陇门下专攻中国书法。

由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的《篆捷书经》重新强调了学书从篆体——古篆八法开始的价值。现代书法入门基本从楷书开始,但在古代篆籀时期,书法学习无一不是从篆法启蒙。唐宋之后,楷体入手学习书法成为主流。原因在于字体演变,学书者识篆困难,识楷则轻而易举。

尽管如此,取法篆籀切入的书法学习方法仍然存在并且有效。为此,杨建文长期积累、深度思考后,撰写了《篆捷书经》。

在他看来,篆书笔画似乎简单,就横、竖加圆弧,但它是汉文字的“精神支柱”。“书法自古强调的中锋用笔,完全属于篆书的基本功。正是中锋用笔才使得书法的线条质量有了保证,而线条是书法得以千年长健的生命线。”

此外,各种篆书的时空架构极其丰富,书法发展到大写意的草书阶段,仍是对空间结构的再循环、再创造。“书法空间在篆书时代已被稳稳确立,书法坚守的中正同样是篆书的功劳,过度违反书法中正立场的创新绝大多数是昙花一现。”杨建文说。

新书分享会上,杨建文对“篆捷书经”四字要义作了解析,并以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古典主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现代视角来解读历代书家经典碑帖。随后,他通过学书心路感悟及自创作品的解析,从书法之传统民族文学观、社会哲学观、自然科学观以及艺术美学观的视角深入阐述了“古篆八法探真谛,字文一体说故事,书画同源造意境,韬光养晦精气神”之守正创新的书法新理念。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