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紧急送医后续,竹子竟与大熊猫“相爱相杀”

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近日确诊为肠梗阻被紧急送医的大熊猫“七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3月8日)从上海野生动物园了解到,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兽医、饲养专家,上海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专家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兽医团队组成的专家组经过近两小时的手术,已顺利将“七七”的梗阻竹节移除。术后,专家组为“七七”制定了细致的后续治疗及护理方案。

许多等待着“七七”消息的市民都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不少网友表示困惑:近年来频发大熊猫因肠道疾病送医甚至经医治无效死亡的情况,这背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一个月前,“七七”还是健康活泼的样子

圈养熊猫“头号杀手”

随着对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保护的不断升级,疾病已经成为大熊猫数量减少的首要原因。

以野生大熊猫为例,有研究指出,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死因是营养不良导致衰竭,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排名第三的是蛔虫病。

除此以外,心包炎、肝炎、肺炎、肝癌等疾病也是导致野生大熊猫死亡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科学家检查了12具野生大熊猫尸体,发现蛔虫感染率为100%。蛔虫可能进入大熊猫的胆管、胰腺管等脏器,直接危及其生命,也可能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使大熊猫营养不良衰竭而死。

在人工圈养环境下,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大熊猫的“头号杀手”。

东北林业大学、成都动物园、福州熊猫研究中心曾共同做过一项研究,分析因病死亡的大熊猫,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不健全的亚成体死亡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4%以上。

大熊猫蛔虫病  来源:sciencedirect

肠道疾病不能延误

肠道疾病是大熊猫的常见病,如果延误病情,对大熊猫而言较为凶险。

记者整理公开信息发现,2016年以来,仅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就至少有4例大熊猫的死与肠道疾病有关。

大熊猫“国庆”死于2007年3月,病理解剖学诊断为“高位肠梗阻”。

大熊猫“武阳”死于2011年1月,病理解剖学诊断为“肠扭转”。

2016年12月26日、12月31日,雌性大熊猫“帼帼”和其幼崽“花生”先后因病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据临床及化验室检查、死后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诊断,“花生”死于肠扭转导致大面积肠坏死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当时,医疗专家紧急进行了开腹手术,切除了80余厘米长的坏死肠管,还采集了经配血成功后的其他大熊猫的血液输给“花生”,仍无力回天。

“帼帼”和“花生”  倪丽 摄

2022年3月4日,大熊猫“雅奥”因为肠梗阻医治无效去世,享年18岁。

网友拍摄的上海野生动物园大熊猫“雅奥”,被喜爱它的市民游客亲切地称作“大胃王”“雅奥大叔”

2010年7月,北京动物园饲养的一只3岁龄亚成体的雌性大熊猫从没有食欲、烦躁不安,到脑袋用力撞地、气喘吁吁,再到心跳微弱最终死亡,前后不到24个小时。

解剖发现,这只大熊猫的死因为典型的小肠扭转及肠系膜扭转。尸检报告显示,这只大熊猫小肠距幽门约36厘米处的肠道以肠系膜基部为轴线旋转超过360度,扭转后的肠道和肠系膜缠绕在一起,同时肝脏、肾脏、脾脏有多处坏死和出血点。

资深兽医表示,肠扭转、肠梗阻会在短期内引发肠道坏死、出血、穿孔、内毒素中毒等症状,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办法,一旦确诊应尽快动手术。

据上海野生动物园介绍,今年2月24日夜间,饲养员发现“七七”出现活动少、休息多、食欲欠佳等异常表现;2月26日初步诊断肠梗阻,采取输液、润肠等措施;2月27日将“七七”送往上海仁济医院进行胸腹部CT检查,确诊为肠梗阻;3月1日下午,为“七七”实施手术。

从发现问题到动手术,整个过程不到5天,为“七七”抢出了宝贵的生命通道。

“七七”照CT

竹子竟是致病因素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馆员葛致远表示,作为大熊猫主食的竹子是引发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因素之一。

大熊猫的消化器官和消化酶至今仍保留着肉食性动物的特点,比如消化道短、无盲肠、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间短,且消化纤维素的酶和微生物少等,导致它们对于植物性食物的营养吸收率比较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每天可以消耗14公斤至20公斤竹子。要在非竹子产地储备足够多的竹子给大熊猫当口粮,绝非易事。2020年底,旅加的大熊猫大毛和二顺,正是因为竹子供应短缺而提前结束租期,回到祖国怀抱。

大量进食竹子能够保证大熊猫吸收足够的营养,却因此苦了肠胃。

竹子中大量的粗纤维素难以消化,它们和部分大熊猫狼吞虎咽时吃下的竹节一起,对肠道造成损害,导致胃肠炎、胃肠出血、肠扭转、肠套叠等疾病。特别是对于那些消化机能尚不健全的亚成体或本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熊猫,大量进食未加工竹子的威胁更大。

吃竹笋的“七七”

葛致远认为,提高精饲料和竹粉配合料的使用,或许是比较有效减少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解决对策。

除了调整饲料的配方,还有业内人士提出了更彻底的解决方案——让圈养大熊猫回归自然,在食源丰富的前提下,大熊猫或许能摆脱对竹子的依赖,自行搭配更健康的“菜谱”。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将部分圈养大熊猫外迁到湖北神农架林区等地,因为大熊猫日常摄取的51种食物中,神农架分布了28种。经测算,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当地的食物足以饲养上千只大熊猫。

但时至今日,将圈养大熊猫大规模外迁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比如圈养大熊猫有野放环境无法追赶的科技等资源的集中优势,此外,还要考虑圈养地区在资金、情感等方面的付出。

不过,大熊猫终究是野生动物,人工饲养或许能暂解灭种的燃眉之急,但不是最优解,也不是最终解。

题图来源:上海野生动物园
文中图片来源:上海野生动物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