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6月3日宣布,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6月4日至10日访问中国和新西兰。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也会一同访华。两人将与中方官员就中美关系举行会谈。
6月5日上午,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已与他们会谈。
近段时间,中美关系正处于紧张、微妙时刻。华盛顿正在寻求加强与北京的沟通接触。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两国关系开始企稳回升?外界仍在观察。
再次铺路?
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声明,康达此访将与中方官员举行会谈,讨论双边关系的关键议题。
公开资料显示,康达通晓中文、日语,1994年进入美国外交界,曾在亚太多地履职,包括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任职数年,外交经历丰富。
这不是康达近期首次访华。他曾于去年12月到访中国,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于今年2月的中国之行打前站。时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与他一同访华。
当时,距离中美领导人于去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晤后不久。舆论普遍认为,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为推动两国关系校准航向、重回正轨创造积极势头。
康达和罗森伯格在河北廊坊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举行会谈。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各层级交往和相关领域合作进行深入沟通。
外界当时预计,布林肯有望成为继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副国务卿舍曼后,第三位访问中国的拜登政府高层官员。
不过,受今年初“气球事件”影响,布林肯推迟了原计划的对华访问。
如今,时隔半年,康达和新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再次联袂访华,外界猜测,他们是否肩负继续为更高级别官员访华铺路的任务?
白宫此前表示,正在进一步努力为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国务卿布林肯的访问提供便利。
冷热不均
与半年前相比,由于美方的一系列错误言行,两国关系再遇寒冰。不过,高层沟通接触并未完全停滞。
3月下旬,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低调访华,与中国学术界、商界以及其他人士密集会面。华自强也是美国国务院新近成立的“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负责人。
随后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多位阁员先后表达希望与中方推进对话沟通的意愿。中美高层互动频率增加。
5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举行长谈,被视为“气球事件”后两国官员最高级别的接触。
5月下旬,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赴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期间分别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举行会谈。
另据多家外媒6月2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上月曾秘密访华,与中国官员就两国关系进行深入讨论。
伯恩斯曾担任美国副国务卿,被认为是拜登颇为器重、也受中方尊重的美国官员之一。消息人士称,伯恩斯在与中国官员会谈中强调了“保持情报界沟通顺畅的重要性”。
同在6月2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与美国副财长尚博格举行会谈,同意就推进双边和多边领域的互利合作保持沟通。
不过,与外交和财经高官增加接触形成对比,防务领域的高层交往并未恢复。
在刚刚落幕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防长有过握手交谈,但未举行会晤。
两位防长在发表演讲和回答记者提问环节都对两军对话持开放态度。不过,中方强调,希望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
有外媒援引外交官的话称,目前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双方准备重启高层防务对话。
“如果要恢复中美高层防务对话,美国必须先释放善意,减少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在“香会”期间接受外媒采访时指出。
与此相对应,就在“香会”召开前夕,美军1架RC-135侦察机蓄意闯入我军在南海的训练区域实施侦察干扰,中方随后出动军机跟踪监视。结果,美方颠倒黑白、倒打一耙。
行胜于言
其实,过去一段时间,不仅仅是白宫阁僚屡屡释放对华加强接触的信号,就连拜登本人也不例外。
上月21日,拜登在日本出席七国集团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美中关系应该“很快会解冻”;他最终会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就在广岛G7峰会上,西方七国在联合声明中引入“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稳定关系”等措辞,被视为对华基调有所缓和的迹象。
围绕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上月曾指出,去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巴厘岛成功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但此后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破坏了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双方商定的对话与合作议程受到干扰。如今,稳定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
综合舆论观点,最近两国较为频繁的高层互动,可能释放出几方面信号。
首先,拜登政府为两国紧张关系降温、促进沟通以避免潜在冲突的意愿较为明显。
其次,除公开活动外,双方有意降低声调,推进静默渠道的外交接触,以务实方式实现直接对话。
再次,拜登政府对华姿态的调整仍是战术性的,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究其背后,与今年11月美国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很大关系。
就目前来看,中美关系的整体局面并未改变。拜登政府并没有软化对华“脱钩”政策,也没有改变遏制打压中国的立场。两国关系的主要分歧并未消失,美国实施的严厉制裁也没有解除迹象。在极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美方仍于6月1日与中国台湾地区签署“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第一部分协议,并派政府官员出席签字仪式。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总之,在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之际,接下来能否止跌企稳,取决于双方共同的努力。与怎么说相比,美方怎么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