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社会组织也很难,亟待精准政策支持
上观新闻
2020-06-06 20:10:05

“截至今年3月,75%以上的社会组织在业务上受到疫情较严重影响,仅26% 社会组织表示资金可以支撑员工工资3个月以上。尽管存在较大财务压力,仍有77%与74%社会组织选择不裁员、不降薪;但社会组织申请政府各项优惠减免方面并不顺畅。”为后疫情时代社会组织发展保驾护航,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海上新力量-听潮会”之助力社会组织复工复产专项活动昨天在上海公益新天地成功举办,上海交大中国公益发展研究会、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社会组织专委会、黄浦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发布了《疫情对社会组织的影响》报告。

《疫情对社会组织的影响》报告在2020年2月至3月,总计调研了418家上海社会组织,调研显示,在严峻的现实和巨大的压力下,社会组织积极采取了相应举措,努力坚守。如,有323家社会组织选择不裁员,占比为77%;有311家组织选择不降薪,占比为74%。但有相当比例的社会组织还承受着较大的财务压力,如,虽然有83%的社会组织的资金够支撑员工工资1个月以上,但仅26%社会组织表示资金可以支撑员工工资3个月以上。

为促进社会组织复工复产,调研报告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政府通过出台财政、金融等政策组合拳,减轻社会组织资金压力。包括减免、延期征收社会组织的社保及公积金等费用,并适当增加减免的比例与减免的时间期限,针对性地缓解社会组织资金压力,也可考虑对接引入优质保险机构,探索形成中小微社会组织运营保障型保险,通过“以保扶微”来保障中小微组织的稳定运营。第二,多渠道提供补贴,复合手段给予资金扶持。通过政府注资和社会捐赠募集资金,重点资助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为需要招聘新员工的社会组织提供专项就业补贴,鼓励稳岗就业,探索灵活联合用工机制等。第三,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落实公共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把政府部门可以不直接承担的事务工作,以及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方式交给相关领域的社会组织承担,为其成长提供空间,释放社会活力。

在会上,上海市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上海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等八家社会组织代表围绕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的业务转型、组织建设、创新探索、能力优化等方面做了深度的交流发言,分享各自的抗疫经验和成果,对后疫情时期更好地贴近基层、服务一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主办、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社会组织专委会以及黄浦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共同承办。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内文图: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