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特别骄傲?
上观新闻
2020-06-30 18:09:22

绵绵的梅雨天气使得温州城湿漉漉的,宛如一幅烟雨江南的缥缈画卷。难怪当年张爱玲初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就说:“这温州城就像含着珠宝在放光。”

不管张爱玲的感叹是为景还是为人,但温州的风景一定是美的。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永嘉,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永嘉郡任太守时,就因此地山川秀美而经常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成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温州也因此闻名天下。温州不仅风景奇佳,自古就是商业活跃之地,南朝文学家丘迟在《永嘉郡教》一文中写道:“贵郡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以至孕育出内涵丰富的瓯越文化,衍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

都说一方水土孕育一种精神,温州人精神正是植根于瓯越大地,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红火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讲述了温州山民周万顺一家四口离开山村、闯荡世界的艰难创业故事,这是温州人为了改变命运,不惜砸锅卖铁、背井离乡,勇敢闯荡江湖的真实写照。其实,走南闯北、特别能创业的每一个温州人,都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艰辛道路。

20世纪80年代初,我的表姐离开家乡永嘉山区,到内蒙古去做生意。在我的记忆中,她几年才回家乡一次,后来在内蒙古结婚,生了三个小孩。表姐卖过温州瓯海的眼镜、温州永嘉的纽扣和温州瑞安的胶鞋,一开始是流动摆摊或走街串户寻找客户源,结婚后与丈夫一起租用商场的柜台,生活也稳定下来,现在她成了一家大超市的老板。表姐说:“不创业不知苦,开始的几年真的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

我有一位朱姓初中同学,他凭着3年的制鞋经验,19岁创办家庭鞋厂,亲自设计、制作女士皮鞋样品,到江苏、辽宁等地跑市场,到外地鞋业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一次次碰壁,却不埋怨、不灰心,终于在宁波接到了一笔100双鞋的订单,开创了他的事业。后来他的制鞋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浙江省鞋类出口企业之一。我在银行供职多年,类似的温州企业家敢闯敢拼的故事常有耳闻,这些温州人就像《温州一家人》里的主人公,身上有一股强大的坚韧不拔,和不气馁、不服输的气质。

就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温州人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中国第一”,出现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家私营包机公司、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第一家民间股份银行、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第一条民资参与建设的合资铁路等等。温州和温州人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评论文章《温州的启示》,首次提出走市场化、民营化发展道路的“温州模式”。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生意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作家莫言无限感慨:“地球上也许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去不了的地方。”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的温州,总在续写创新史。不断涌现风云人物,那些令人钦佩和振奋的感人事迹是温州的骄傲,也是温州人的荣耀。

对于泰昌集团年轻的掌门人张鹏飞来说,他原来的人生设想是这样的:高中毕业后到国外留学,取得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再到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创建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但在他读高中时,他父亲在一场车祸里离世,年仅18岁的他继承了总资产4亿元的企业。张鹏飞在重压之下毫无惧色,经过几年奋斗,泰昌成了年产值超16亿元的集团公司,产品成功推向国际市场,集团下辖的9个子公司健康发展。

这位“85后”的企业家去年11月出任温州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他倡导温州新生代企业家们互动,主题是“成长与学习”。他说:“老一辈企业家以勤为本,我们新生代则要勤在脑力;老一辈企业家往往喜欢单打独斗,我们新生代普遍愿意融合发展、倡导群体作战;当我们真正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必然会迸发出令人瞩目的力量。”

青胜于蓝,温州作为浙江“铁三角”之一,当代温州人要有怎样的担当和作为?要展示什么,怎样展示?这是新时代的叩问。

今年4月16日,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在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大会上,提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引发各方关注。温州人精神注入了追求卓越、守正出新、富于创造、大气包容、美美与共、奋斗奋进的时代内涵,得到发展。

近年来,温州相继举办世界温州人大会,打造世界温州人家园,建设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南怀瑾书院等,这些都是传承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载体,激扬“青胜于蓝”的新时代青春力量。温州商人、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金波说:“坚守来路,同新生代一起传承温州精神。创业之路走的艰辛,但也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未来,我还会坚守在这条路上,并且带着我的孩子、温州的新生代一起,将温州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紫 苏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