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这个神秘仓库为何让日本人垂涎三尺?这段历史今天又被提起
上观新闻
2020-10-29 21:29:35

“‘九一八’烽烟骤起,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风声鹤唳,国宝何去何从?”一万三千余箱国宝级文物,从北平运到南京,又从南京运到上海,上海面临战火危机关头时,又运抵南京朝天宫存放。大幕拉开,一派忙碌和紧张的气氛传递开来。话剧《朝天宫下》10月29日、30日登陆上音歌剧院。

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在这个重要的年份,一部与故宫、与故宫文物南迁、与抗日战争密切相关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原创话剧《朝天宫下》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制作、江苏大剧院出品,参加2020年“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朝天宫下》编剧、艺术总监章剑华表示,该剧来沪巡演体现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经济交流手牵手,文化交流心连心,《朝天宫下》能得到上海观众认可,代表了成功。”

《朝天宫下》以日军侵城南京沦陷为背景,讲述的是当时存放在朝天宫地下文物库房的部分故宫南迁文物危在旦夕,在此危急关头,故宫人坚持“国家亡了,有复国之日。文物一毁,文化一亡,就永无复兴之望”的精神,与日寇斗智斗勇,进行文化较量与文化抗争,终于使日本侵略军掠夺故宫文物的企图成为泡影,国宝得以保全。

主演郝光扮演的青铜器专家祝同礼,是朝天宫文物仓库主任、原故宫古物所所长。他对故宫文物南迁历史做了认真研究,了解文物工作者在战乱年代如何工作,“祝同礼是教授、是专家,更是战士,是中华民族战士,为了维护文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要在短短两个小时展现当年这群人舍身护宝的精神不容易。”因为演《朝天宫下》,郝光与剧组第一次进入朝天宫存放文物仓库,“震撼于当年存放故宫文物的木箱非常结实精致,能看得出守护者的爱有多深。”

《朝天宫下》既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文化剧。章剑华说:“《朝天宫下》为纪念而创作,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南京大屠杀83周年祭,在这重要的历史节点创作该剧,意义别有不同。《朝天宫下》为文化而创作,它讲述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但着力展现的是中华文化瑰宝、知识分子文化使命感。《朝天宫下》也是为和平而创作,世界和平是永恒的主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追求。”

《朝天宫下》主要创作力量都出自江苏本土,凸显江苏原创。该剧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江苏故事,同时就地用人,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制作,剧组都是江苏班底。江苏大剧院集结艺术中坚力量,请来了一批实力过硬的主创主演人员,由章剑华担纲编剧、蔡向亮担任导演,还集合诸多优秀演员,主演“前、后浪”齐上阵,既有郝光、肖明、马小宁等老戏骨加持,也有孙岚、李南依、盛凡、谭成杰、张沐阳等一批中青年优秀演员参演。

《朝天宫下》首演后,主创团队不断吸取意见,无论是剧情还是表演细节都经历了反复调整。为打磨好这部匠心之作,讲好这段传奇的南京故事,《朝天宫下》中一件件故宫文物珍宝,凝结着道具设计制作师与主创团队心血。为了还原真实性,江苏大剧院组织设计师赴南京博物院查阅资料、并与文物专家一起研究,按比例还原当时南迁的珍贵历史文物。导演蔡向亮自豪地介绍,这些道具的层次、份量、纹路,都经得起电影镜头特写。在上海这座有着深厚戏剧底蕴的城市,这部“护宝传奇”以舞台演绎的形式,谱写了一曲中国知识分子为存续文脉不屈抗争的壮丽诗篇,这也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气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信念信仰教育的好教材。

栏目主编:李君娜 本文作者:诸葛漪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来源:主办方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