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上观新闻
2020-11-25 08:52:41

近日,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基层组织团干部进修班在上海团校进行。来自长三角的基层团干部围绕《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课题,在上海团校、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骨干组成的指导团队支持下,通过小组讨论、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针对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存在的堵点、难点以及落脚点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哪些因素影响青年跨省流动


长三角一体化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在小组讨论时,来自东方航空的杨列嘉首先发言,他提到近几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给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几个省市的省界收费站没有了,ETC可以跨省使用以及结算。来自中交上海航道局的杜梦也有同感,她觉得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最便利的是网上购物时体会到的包邮区的便利和交通上的便利,她身边有不少同事在上海工作,但家在距离上海2小时的“高铁经济圈”内,来去方便。来自温州现代集团的柯婷婷现身说法,以前她去杭州读书时,坐火车从温州到杭州要10多个小时,现在同样的路程已缩短至两个多小时。中国电科36所的孟吉伟家住在嘉兴,他举例说,现在嘉兴人用市民卡可以在上海乘坐地铁,嘉兴的医保也已覆盖了部分上海的医院等,信息更通畅了,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尽管交通日趋便利,但来自交通部海事局的王洪海从专业的角度,提到了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难点堵点。他认为,目前长三角地区港口整合仍存在较大障碍,区域内港口功能重复、同质化竞争明显,港口一体化水平距离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最大的障碍还是行政区划壁垒。”王洪海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年对长三角一体化的看法,最近,团干部们对长三角共630名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80%的青年表示应该深化长三角区域青年交流互访。在影响长三角区域青年跨省流动的因素上,青年最关心的依次是房价、收入、职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服务以及户口五个因素。57.3%的被调查者认为,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最大差异是产业差异,远高于生活差异(17.14%)和文化差异(15.87%)。在提到对共青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过程中有哪些期待上,青年提到频次最多的几个关键词是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共商共建和共赢发展。

长三角地区拥有经济社会发展全国领先、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开放合作协同高效等诸多发展基础,但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被反复提及的人才问题怎么解



在调查中,人才这个词被反复提到。据团干部们分析,目前长三角区域人才结构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四地人才市场处于相对独立的分割状态,致使区域间人才比较优势难以实现互补,区域人才整体实力也无法得到提升,三省一市在人才政策、资源和服务保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一体化的服务政策、服务平台、服务品牌等,以精准服务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变化的青年需求。

对此,王洪海深有感触,他表示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人才政策、资源和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区域间的人才流动造成一定障碍,加之四地的人才评价标准不统一、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尚未实现全面互认,养老、医疗等社保未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导致四地人才市场处于相对独立的分割状态。这给区域人才的自由流动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区域间人才比较优势难以实现互补,区域人才整体实力也无法得到提升,这也降低了长三角区域大市场对人才的吸引力。

来自中铁四局的杨新在调查中发现,青年们集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区域内三省一市的各类资源不均衡,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向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条件优越的城市扎堆。

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的魏宏枥提到,很多单位在招聘新人时,会设置很多卡人的招聘要求。比如户籍限制,有些单位设置条件,要原籍是某城市的人或者是落户该城市要多少年以上才能报考某城市的岗位。“不过现在在逐步放开中。”魏宏枥补充,城市吸引力,包括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房价、工资水平、文明程度、城市绿化和舒适程度等因素,都影响着长三角跨省流动。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来自长三角的基层团干部们各抒己见。有人建议,可以探索建立涵盖长三角区域所有地方团委和基层团组织的青年服务联盟,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深化交流合作,健全完善联动机制,打造青年资源整合平台,不断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也有人建议,可以探索组建长三角地区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志愿服务联盟等组织。通过整合资源应用与配置,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凝聚起来,发挥各区域团组织优势。还有的人建议,可以建立区域内青年科研人员互学互访机制,推动长三角“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在科研创新问题上有机融合。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陈抒怡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