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文物保护点”,一家人睡在阳台上……牛年上海首个旧改项目生效
上观新闻
2021-03-03 13:59:18

3月2日,杨浦区平凉路街道4街坊(后纺三)、53、54街坊迎来正式签约首日,截至当天21点,签约1629产,以99.03%的高比例达到协议生效条件,为牛年旧改取得开门红。

居民脸上喜气洋洋。

已经签约的居民田美玲带着孙女又来看签约率,跑步奔向新生活。

周瑜今年36岁,住在许昌路227弄,四代人住二楼统楼+三层阁。2010年前他对老房子的印象不错,因为父亲周觉民是五姐弟中的独子,只要节假日,大大小小17个人就在他家36平方的房子里团聚,这样的日子既闹猛又开心。

团圆饭是分桌吃的,12个大人在二楼围坐圆台面,5个小孩在三层阁开一桌小席,一伸脑袋就能看到二楼的圆台面,偶尔恶作剧往楼下扔东西,一声“小鬼”,弄不好要“竹笋烤肉”。如果是过年,等到吃完饭,大家都爬上晒台看烟花、放爆竹。

晒台上的乐趣不止这些,看着东方明珠一天天建造起来,杨浦大桥开始通车,慢慢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又挡住了这些地标性建筑,晒台由高点变成了凹地。

晒台被包围在高楼中。

周觉民夫妇俩住三层阁,三楼的“瞭望台”已被一排壁橱占据,看不到二楼了。

周瑜和媳妇住二楼统楼,抬头摸到的壁橱就是原来“瞭望台”的位置。

周家是热水瓶使用大户,三层阁用的热水都要靠二楼拎上去。

世博会后,周瑜25岁了,没有房子,结婚从何谈起,他开始有心事了。弄堂里动迁消息一传再传,不过都是空穴来风,热起来的心又凉了下来。

2012年,上海推出相关政策,符合条件的市民可申请经适房,这让周瑜看到希望,婚就结在航头的经适房里。不过,住了一周小夫妻俩就搬回来了,两人的工作单位都在老房子附近,出门上班要提早1个小时,再则16号线早高峰太挤。

老房子简单装修一下,从三层阁望向二楼的空间改造成了壁橱,抽水马桶装到了灶台旁,因为下水道安装需要底楼居民的同意,有了卫生间还得出门上,马桶是不拎了,但痰盂照用。

烧饭在一楼、吃饭在二楼,周觉民把碗和菜装在篮子里能有效减少跑上跑下的次数。

虽然闭着眼睛也能上下楼梯,但闯祸是常有的事,周瑜母亲怀孕6个月时,手拿两只热水瓶从第一格一直滑到水门厅,把正在洗菜的老周吓坏了,还好有惊无险。

抽水马桶装在了灶陂间里,有了卫生间还得出门上。

阳光终于照进了周家,周瑜第一天就签约了,等拿了钱再到高航或曹路买房,考虑到上班,新房要离地铁近些。

这几天,老周在整理东西,一套音响(1996年买的)和一台缝纫机(老婆的嫁妆)要带走。年轻时爱听流行歌曲和戏曲,他就在通北路花2000元买了这套音响,儿子也用它听“四大天王”的歌。

自从周瑜结婚,老周听得少了,怕妨碍小夫妻俩生活。缝纫机则作为老周结婚的留念,1984年结婚,家里电视机、电冰箱、缝纫机等电器都置办了,妻子的哥哥是国际海员,12寸的彩色电视机、双门电冰箱都是海上运回来的,这在当时黑白电视机还没普及,电冰箱只听说没见过的年代,可算得上“小康”了。

一到暑假小伙伴就来家里看电视,有一次,唐哥来家里住,晚上两兄弟就抱着电视在被窝里打小霸王游戏机,睡在三层阁的老周看到被子里有亮光,冲下楼就是一顿“生活”,因为害怕漏电导致不安全。

这台电视机看了16年。

通北路买的音响设备,还有“四大天王”的CD。

还翻出了圆台面,搬家就不打算要了。

冰箱呢质量不错,就是费电,隔一段时间就要手动除霜,夏天做的盐汽水棒冰供不应求。

现在,家里只剩当年凭票在平凉路上的第三百货商店买的缝纫机,老周要留个念想。


  

黄自根一家住在许昌路468弄,12.2平方的前楼是他家增配的房子,原来住的那套给哥嫂结婚用了,现在已经动迁。

一间房要住三代人,黄自根把脑筋动在了阳台上,就着阳台1.5米的宽度搭了两层,下面是厨房兼客厅,上面帘子一拉是夫妻俩和女儿的卧室。这一住就是35年。

这间12.2平方米的房间让给父亲住,红黄香槟色的小门后面就是黄自根将阳台改造的房间。说到选房签约,黄自根调整了坐姿,身体前倾说,“这下彻底解决了!”

没想明白的是,这个没有煤卫的地方,几十年下来环境越来越差,人却越来越多。有的居民搬走了,房子租出去,又住进了成倍的人。黄自根一声叹息,其他生活条件都一点点好起来,就是房子的事不如意。

父亲年事已高,一年里总有3、4次感冒,人没有力气,120斤的儿子要背160斤的父亲上下楼梯,自己还患有高血压,心里恨怎么还不动迁。

2020年9月,征收公告贴了出来,黄自根心里激动,却还是担心如在梦里,“到现在为止,还是有戏的”。

2月23日,预签约第一天黄自根就签了,想选市区的现房,“3月3日能够实现愿望,如果摇号靠后,郊区的房子也可以考虑,因为已经去实地看过了,环境、房型都好,房价也不高。”无论怎样,黄自根就要房子,按照政策可以选三室一厅。

黄自根夫妇和女儿就住在阳台上,楼下是“客厅”,楼上是“卧室”。

帘子一拉是夫妻俩和女儿的卧室。

床是由木板拼搭成的。

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了,简易水斗是用铁皮框做的。

终于可以改善了,90岁的老父亲却又不舍,已经住习惯了。黄自根有空就给父亲描述新房的样子,看手机里的照片,电梯房住得高还看得远,风景、环境都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

已经不用的老式汤婆子。

签约前,黄自根已借好了过渡房。家具都不打算要了,像父母不用的汤婆子、米缸黄自根却珍藏着,看到这些就会想起过去老房子的生活,也就更加享受以后的美好生活。

4街坊(后纺三)内,还有老式的消防栓。

后纺三内还贴着“杨浦区文物保护点”的牌子,居民旧改意愿强烈。去年,区旧改办向市旧改专办专题报告,力争将4街坊(后纺三)旧里房屋纳入旧区改造范围,通过多次现场踏勘、协商研讨,最终将4街坊(后纺三)一并纳入了53、54街坊旧区改造范围,并列为2021年旧区改造计划启动项目。

老式路灯,已改用节能灯泡。

居民开始整理打包。

平凉路街道4街坊(后纺三)、53、54街坊属市区联合收储项目,征收范围东至怀德路、南至扬州路、西至许昌路、北至平凉路,共涉及被征收房屋1645产。

一直以来,地块内居民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强烈。2020年9月14日,基地内张贴了冻结公告9月26日至29日,基地展开了“一次征询”工作,同意率达97.69%。截至3月2日21点,“二次征询”签约率达99.03%。

居民有空就来旧改基地转转。

比较安置房源,为选房作准备。

街头巷尾都是动迁的话题。

终将告别。

扬州路上,不少居民开始洗洗刷刷准备搬家。

旧改基地门口寻觅商机的人

告别老房的日子越来越近,这样的聊天方式也将成为回忆。

沿街租房做生意的小贩。

再见亦是客客气气。

今年,杨浦计划完成1.5万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涉及6个街道、13个项目、31个街坊约35.5万平方米。

栏目主编:张春海 本文作者:蒋迪雯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蒋迪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