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教师硕士学历仅4.7%,美国占59%,华师大二附中前校长有话说
上观新闻
2021-03-05 07:59:25

这一年,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教授一直在关注如何构筑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并形成提案带到两会现场。

“我们主张还要大力倡导新师范。”在采访中他直言,相对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标,目前我国师范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短板与误区,亟待关注解决。比如,热词“教育信息化”及衍生出的“智能教育”,被简单理解为在教育过程中“套”上信息技术,甚至出现“为应用而应用”“为点缀而应用”的情况。

“在师范教育体系中融入智能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开设几门课程,掌握几项技术。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在戴立益看来,要以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智能水平为目标,促进全体、全面、全时空的教与学能级和效率提升。

因此,他在今年两会提交的《倡导新师范构筑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提案中建议,通过多领域变革创新,促进智能教育与教师培养深度融合。比如,在教学方式上,借助开设慕课等在线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在管理方式上,用好智能化教室管理系统,对师范生课堂学习进行分析,通过精准画像和现场数据,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指导。

更重要的,是智能教育要与时俱进,及时对接基础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戴立益举例,有的上海中小学采用“人机对话”教学互动模式,这就要求师范生培养中提升使用智能系统、甚至开发智能系统的能力。“融入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进而提升他们的教学质量。”

作为曾经的华师大二附中校长,这一年戴立益还关注师范生的“职后培训”问题。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高学历教师占比偏低。2019年全国中学教师544万余人,硕士学历仅占4.7%,而美国中学教师硕士以上学历者占59%。与此同时,作为教师“充电”的重要途径——职后培训存在与专业发展契合度低、有关部门重视度弱等问题,甚至还出现培训低水平重复、没有针对性等“走过场”情况。

“职后培训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方式。”因此,结合自己调研,戴立益在两会上呼吁,根据不同教师对职后培训不同需求,对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设计。

他建议,按照不同阶段,将教师分为入职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区域名师、特级教师等5类,为每个阶段群体设定各有侧重的培训目标——入职教师重点培训基本教学能力;普通教师重点培训学科育人能力;骨干教师重点提升学科教学创新能力;区域名师重点提升学科教学的创新与指导能力;特级教师注重提升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生成能力。“如此一来,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避免职后培训出现有人吃不好,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下的情况。”

带着多份提案参会的戴立益对这次两会很是期待,希望在会场与同行们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火花,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贡献力量。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