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恩来诞辰123周年,沪上学子穿越追到那个为中华崛起读书的“90后”
上观新闻
2021-03-05 17:32:34

今天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123周年。

整整100年前的1921年,23岁的周恩来在法国巴黎留学。“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两个当代大学生,两人与周恩来一起反驳了外国大学生对于巴黎和会的异议,最终两人被周恩来的精神与品格所打动,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部“穿越剧”来自华东政法大学沃原剧社的《百年对话》剧本。当天,《百年对话》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其他四校剧社创作的剧目,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佛西书院通过剧本朗诵会的方式,进行了高校周恩来故事原创舞台剧公开展演。

作为一个世纪之前的“90后”,与如今“90后”大学生处于同龄时期的青年周恩来到底什么样?这些校园剧创作者试图以写以演找寻自己心中的答案。事实上,除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志,19岁的周恩来在留学之前,还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句话,成为展演活动的主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5部剧的演进其实也可以串联起青少年周恩来的成长史。在复旦大学守望剧社创作的《翔宇同学》一剧中,1913年时,15岁的周恩来,刚刚步入南开中学,在师友鼓励下,男扮女装登台演戏,成立了“敬业乐群会”。编剧团队认为,字翔宇的恩来总理也曾是少年,他的思想必定经历过懵懂与迷茫,而他在友情和师生情中逐渐意识到什么是“爱国必先敬业,敬业必先乐群”,为之后的家国观念形成奠定基础。

在同济大学东篱剧社《不舍昼夜》里,1914年时,16岁的周恩来参加南开中学“敬业乐群会”的茶话会,之前得知日本人恶行,与张瑞峰等人决心创办刊物,传播革命思想。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成长历程,被认为是塑造其人格的关键时期。这出独幕剧透过《敬业》创刊的这个切面,令人感受周总理青年时期对于时局的关怀与思索。

到了东华大学学生话剧团的《启示》剧中,时间已至1920年。22岁的周恩来,因学生活动入狱。后在狱中感化两名狱警,并决定开展革命学习小组,带领狱友学习先进的革命思想,第一次从知识分子引导到劳苦大众。

而上海交通大学玛纳卡实验剧社的《寻路》故事也发生同一年,周恩来心怀信仰旅欧勤工俭学,却目睹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同窗成为官员“奉命行事”,最终坚定了走革命之路的决心。此剧不仅展现了周恩来与蔡和森二人亲切交谈并结下真挚友谊,也表现了周恩来与驻法公使谈判中言语犀利、逻辑周全、步步紧逼,令人称快。

据了解,去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方向研究生发起“大学生戏剧艺术交流平台”,促进专业艺术院校与综合性高校戏剧团体之间的交流与联动,各校联合并率先推出高校周恩来故事原创舞台剧展演,由上戏、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红色文创发展中心主办。

在剧本展演后的党史学习交流会环节,全体师生还一起朗诵了周恩来青年时代的名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据悉,各高校剧社关于周恩来青年时代生活的原创作品将继续培育孵化,并于今年“七一”前夕正式登上戏剧舞台展演。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本文图片来源:上海戏剧学院